
廣東船企多方尋路捱寒冬
2008-11-10 11:02:46
來源:本站原創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金融危機的波及范圍遠比人們想象的更快更遠。中國作為船舶制造業的大國,在這場來勢洶涌的風暴中,也在所難免地被卷入其中。而華南造船作為中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其造船主力軍廣船國際、龍穴造船公司等,自今年9月以來,已經沒有一例新訂單。而由于銀行銀根緊縮,使廣東民營造船的日子也日顯艱難。也許誰也沒有想到,廣東造船業的拐點竟來得如此之快。只是2個月不到的時間,造船業就已經感受到了陣陣寒意。不過,廣東造船業似乎多途徑地尋找到過冬辦法。
珠海:預先支付比例放開到100%
珠海斗門區經貿局與外商協會及時到外匯管理局協調,第一時間讓造船業預先支付由10%提高到100%,暫時使造船企業避免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境地。
據了解,今年7月,為防止境外熱錢大量流入,國家對以投資貿易途徑入境的外匯加強了管理,規定凡是企業出口所得收匯必須先進入待查賬戶。預先支付只允許企業提取其中的10%—15%,剩余貨款等企業商品交易完成后,憑有效單據到外匯管理局結匯!暗齑瑯I是個很特殊的行業,造船合同通常都在一年多,一般情況下預先支付都是100%,要不然我們就只能從銀行貸款買制造材料、給工人發工資!倍烽T顯利造船廠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然而貸款并不是那么容易,企業有可能造成資金鏈斷裂,陷入無法開工甚至關閉的危險境地!
造船業預先支付從之前的10%放開到100%,這種優惠與扶助的辦法已經向珠海近百家大小造船企業擴散,相信有政府的利好支持,珠海造船企業度過寒冬不存在問題。
廣船國際:練好內功準備過冬
面對全球造船業處于景氣度的拐點,廣船國際總經理韓廣德坦言,公司的訂單充足,現金流充裕,已經準備好過冬的“棉被”。
韓廣德告訴記者,盡管目前造船業被一股悲觀情緒所籠罩,從廣船國際目前的境況來看,受到的沖擊并不算大。今年1-9月,廣船國際今年一共獲得造船訂單12艘,經營合同已承接到2012年。遠洋運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造船業不可能獨善其身。公司今年已簽的訂單較之去年同期大為減少,但目前未遭遇船東撤單或棄船現象,公司船舶制造合同簽訂時預付款比例高達3-4成,船東不到走投無路,是不會輕易棄船的,因為這意味著將面臨30%以上的損失。值得高興的是,在業內一片悲觀中,10月份廣船國際又有兩艘船的合同正式首付生效,并且今年造船的單價不降反而略有上升。
據韓廣德介紹,今年上半年,盡管面臨鋼材漲價、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諸多不利因素,廣船國際采取加大首付款比例、遠期結售匯,在合同中附加匯率風險共擔特別條款減少匯率損失,加強降本增效,提高鋼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勢頭。
韓廣德談到,隨著鋼材價格在7月份見頂逐步回落,對船企拓展盈利空間無疑是利好。他同時表示,對于廣船國際來說,無論在造船技術上,還原材料的利用率和生產效益上,與日韓等國的一流船企還有一定的差距,將充分利用此輪調整的機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練好內功,急起直追,在高端船舶的制造上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無船可拆改行做兼營
業內有句行話叫“造船的不如修船的,修船的不如拆船的”,被認為是附加值最高的拆船業,如今日子并不好過,素有拆船基地的廣東江門,也面臨著無船可拆的局面。據介紹,許多船東紛紛將老齡船只修修補補投入航線,即使是報廢的船只,也可能重新拆搭零配件繼續使用,使得拆船業形成了一個賣方市場。
造船業和拆船業歷來是一對“冤家”。廣東江門中新拆船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焯權不無憂心地告訴記者:“今年拆船量很小,可以不計!倍玻埃埃衬赀@家公司曾拆船30萬輕噸。
其他的拆船廠也好不到哪兒去。江門一個拆船廠的老板告訴記者,他最近很忙,不過是忙著尋找維持拆船廠的門路。以前,拆船企業青睞于價值高的進口報廢船、大船,現在,低附加值的國內船只的拆解量占的比例從10%逐年遞增到40%以上,一些幾十噸、上百噸的小船也被接收了。
據記者調查發現,“無船可拆”的另一個原因是來自成本和競爭的壓力:拆解下來的廢舊鋼鐵,國內售價不到2000元一噸,國際均價2500元一噸;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家大力扶持拆船業,收購報廢船只的均價為四五百美元一輕噸,而我國均價不到300美元一輕噸;我國還征收進口報廢船只17%增值稅,盡管返點8%,仍然不足以抵消成本差價。
因此,江門許多企業被迫轉產或兼營產業鏈條上其他行業,或利用自有的船塢和碼頭,兼營修船或者碼頭貨運,或直接改行做鋼鐵加工業。如新會雙水拆船鋼鐵公司沒有拆船業務時,就加工生產集裝箱的解鑄件和槽鋼。
民營船企融資困難變造為修
廣東一位民營造船的老板告訴記者,如今訂單多未必是好事。曾幾何時,衡量造船業的旺盛程度時,往往用手持訂單來說明,可現在是沒訂單不行,訂單多了也有風險。
廣州的龍穴造船基地從9月至今也沒有新的訂單進賬,但由于其根基牢固,有著充足的資金應對,所以不存在缺訂單危機。但對于民營造船企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是訂單越多虧得越多,尤其是很有可能發生棄單現象!扒皟赡,各個船企都在比誰手里的訂單多,不少船廠訂單都排到了2011年、2012年?墒乾F在行情不一樣了,手里的訂單越多,虧得越多!币晃毁Y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廣東的民營造船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金融機構與船東、船廠之間的關系正在改變。因為廣東眾多中小船廠的資金主要來自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現在對造船業的信貸風險評估也比以往大大增強,已經停止對一些中小企業的新項目放貸。產業鏈兩頭的融資困難,讓民營造船業面臨巨大壓力。例如,在整個民營造船流程中,船東將按照簽合同、開工、下塢、出塢等幾個不同的節點,分批向船企支付造船總價約50%-60%的款項,剩余40%-50%的款項在交船后一次性結付給船企。以上半年造價約1000萬美元單船計算,船東在交船之前只支付五六百萬美元,這不足以覆蓋全部造船成本,船企必須先墊付大量的資金,只有在順利交船后,才能拿到剩余的四五百萬美元。在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下,大量墊付這些資金使船企面臨困難。而按照相關合同約定,如果船企交不了船,船東有權棄實船,船企不僅要退回全部船東已經支付的造船款項,還要賠償因此給船東造成的相關損失。這便形成訂單越多,風險越大的怪現象。
所以,在造船不景氣的情況下,許多船企轉向修船行業。江門一位浙江籍造船老板向記者訴苦,民營現在船市走下坡路是肯定的,只是會差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好說。由于修船所需要的技術含量不像造船那么高,周期也比造船短,所以對于他來說,轉而從事修船,情況要比繼續造船好。因為市場行情不好時,船舊了,船東也舍不得花大價錢造新船,而是盡可能地修修補補繼續使用。因此,船企在衰退周期,雖然造船的生意不好了,但還可以做修船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