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O批準中國首家船舶壓載水系統
2010-08-12 08:31:08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從交通運輸部獲悉,由中國重工青島雙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BalClorTM BWMS)通過了國際海事組織(IMO)專家組(GESAMP小組)的正式評估,IMO組織已在其官方網站正式公布。根據勞氏船級社的統計,截至目前,國際上近50家研發商中僅有15家研發商通過了IMO的最終批準,青島雙瑞公司是我國目前唯一獲得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IMO最終批準的研發商。
眾所周知,船舶運營過程中,為了調節平衡和吃水深度,都需要有壓載水。壓載水排放過程中攜帶的有害水生物會破壞接受水域的生態平衡,引起外來物種入侵等問題。因此,全球環;鸾M織(GEF)把船舶壓載水引起的生物入侵的問題列為海洋的四大危害之一。為了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船舶壓載水傳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體,國際海事組織(IMO)于2004年通過了《國際船舶壓載水和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皦狠d水公約”制定了明確的實施時間表,要求各類遠洋船舶不得晚于2017年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使壓載水達到排放標準。雖然目前“壓載水公約”尚未達到生效條件,但澳大利亞、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已通過國內立法要求進入他們國家水域的船舶壓載水必須符合壓載水管理的有關要求,并通過PSC進行監督檢查。
壓載水處理系統作為IMO組織強制要求安裝的船舶關鍵配套設備,一方面說明IMO對海洋環境保護的要求日益嚴格,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設置的一項技術壁壘。一旦公約生效,若我國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必然要受國外技術和產品的壟斷和制約,不但將影響到我國船舶配套產業乃至造修船產業的發展,而且會對我國的遠洋運輸業和國際貿易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
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研發難度大:一是IMO的技術指標要求高;二是系統的集成化、智能化程度要求高;三是IMO認可、批準程序非常嚴格,認證時間長,實施時間特別緊迫。對于使用活性物質滅活的處理方法,必須經過IMO的基本批準和最終批準。國外很多研發商從2000年甚至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的研發。青島雙瑞公司與中國船級社強強聯合,發揮其多專業、多學科優勢,利用中船重工集團軍工科研院所的優勢資源,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解海水產生次氯酸鈉技術基礎上,從2007年開始研制工作,歷時四年多的時間,突破了十余項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點,通過了IMO公約要求的各項嚴格的試驗測試,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8項,最終與國際同步成功研發出壓載水處理系統。今年5月,青島雙瑞公司的最終認可資料通過國家交通部向IMO組織提交,一次性順利通過了IMO專家組的嚴格評估并獲得了高度的評價。根據GESAMP小組的評估意見,青島雙瑞公司研制的BalClor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在技術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據悉,該公司正緊鑼密鼓地實施各項產業化建設工作,年內即可形成150套裝備的批產能力。
根據統計數據,我國現有遠洋船舶近2000艘,國際上則有2萬多艘,每年國內外還有數量可觀的新造船舶,因此,船舶壓載水處理是具有廣闊前景和可觀經濟效益的新生市場,青島雙瑞公司壓載水處理系統此次獲得IMO批準,意味著公司能夠憑借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與國外同行在同一起跑線開展競爭,改變了其他眾多行業中本土企業追隨別人的格局。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關鍵設備,其研制成功并通過國際認證,將提高我國造修船業和遠洋航運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對于海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我國從造修船大國向強國邁進起到了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