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南缺船機,就近配套難
2010-12-31 08:50:29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中國造船業本土化配套率現狀
世界造船大國的發展歷史和船舶工業的發展規律表明,一個造船大國必須同時是船舶設備的配套強國,日本、韓國造船業本土化配套率均達到90%以上,而我國船用設備本地化配套率僅僅占30%左右,和快速增長的造船業相比,配套業的發展尚不盡人意。
眾所周知,船用柴油機是船舶的主機,是最重要的船舶配套設備之一,而且價格昂貴,約占整條船造價的12%左右。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國產船舶主機裝船率約占25%,到1985年上升到80%,1994年基本保持80%左右。1994年以后,隨著造船產量快速上升,國產船舶主機產量雖然也有增長,但裝船率卻不斷下降,2002年下降到51%,2003年進一步下降到45%,2007年至今一直維持在50%左右,如上圖所示,這種狀況也是不能滿足造船業日益發展需求的。
船用低速柴油機,在2005年時,我國的生產廠家只有3家,產能不足200萬馬力,到2008年增加到10家;產量從2003年的105萬馬力增加到2008年的522萬馬力,年均增長率達37.8%。(由于其他7家低速機企業都是近3年開始投資建),船用柴油機的產能正在快速增長之中。根據企業的規劃目標,2010年我國船用柴油機產能將達到1000萬馬力,之后,還將有迅速的發展。
在擴大整機生產規模的同時,船用柴油機的產品系列也在不斷完善,但是柴油主機的二輪配套生產體系還遠未建立起來,不少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智能型船用柴油主機的零部件國產化率還較低。
目前中國造船基本形成了“華北、華東以及華南三大造船區塊”,而這三大造船區塊又分別以三大造船基地為造船核心區。表3是2010年中國主要造船省市造船產能分布表。
以上是中國主要造船省市造船產能規劃,因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實際造船產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到“十一五”末華北、華東區域的造船能力實現極大提升確是事實,明顯出現“華北重、華東重、華南輕”的局面,由此,產生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布局問題,布局比產能更加重要,華南地區還有很大的造船潛力等待開發,十二五期間中國造船發展的重點在華南。我國要成為世界船用柴油主機制造大國,需要一個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過程。
華南地區柴油機產品市場需求
在廣東及華南地區有許多造船廠,如: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龍穴造船有限公司、黃埔造船有限公司、中遠船務、江門南洋公司、汕頭大洋有限公司、文沖船廠、英輝南方粵新船廠、新中國船廠和宏深船舶公司等船舶制造企業。以上船廠產能占全國造船企業的10%左右,配套的船用柴油機主要來自于華北、華東各柴油機企業,部分由國外進口。
根據我國船舶工業發展規劃,我國將重點建設環渤海灣、長江口和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與之相一致的船用柴油機產業配套布局主要環渤海灣有大連船柴;長江口及其附近有滬東重機和中船三井;珠江口尚缺船用柴油機配套企業,見表4。根據“就近配套”、“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的原則,應在珠江口地區建設和發展“廣東省船舶配套集中區”。
近幾年來地方企業及三資企業也興盛,形成多元投資結構和組織格局,從數量上統計,目前我國生產船用低速柴油機企業有十幾家,表面上看,產能已得到解決,但這些廠家都是新興企業,其確切產能還有待進一步考證,而且分布也不在華南地區。在“十二五”期間,從區域配套的角度考慮,華南地區應根據造船規劃建立相應的船用柴油機制造廠,以滿足南方地區的造船配套。
綜上所述,發展我國船舶配套產業勢在必行。在珠江三角洲區域建造造船基地,引導其他地區造船區域合理布局和集聚發展,與此相應的發展船用低速柴油機產業,改善我國船用低速柴油機生產布局的合理性,以填補珠江三角洲低速柴油機生產的空白尤為重要。(摘自孫明 蔡洪斌 王根元《廣東發展船用柴油機產業戰略研究》)
世界造船大國的發展歷史和船舶工業的發展規律表明,一個造船大國必須同時是船舶設備的配套強國,日本、韓國造船業本土化配套率均達到90%以上,而我國船用設備本地化配套率僅僅占30%左右,和快速增長的造船業相比,配套業的發展尚不盡人意。
(低速柴油機裝船率)
眾所周知,船用柴油機是船舶的主機,是最重要的船舶配套設備之一,而且價格昂貴,約占整條船造價的12%左右。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國產船舶主機裝船率約占25%,到1985年上升到80%,1994年基本保持80%左右。1994年以后,隨著造船產量快速上升,國產船舶主機產量雖然也有增長,但裝船率卻不斷下降,2002年下降到51%,2003年進一步下降到45%,2007年至今一直維持在50%左右,如上圖所示,這種狀況也是不能滿足造船業日益發展需求的。
船用低速柴油機,在2005年時,我國的生產廠家只有3家,產能不足200萬馬力,到2008年增加到10家;產量從2003年的105萬馬力增加到2008年的522萬馬力,年均增長率達37.8%。(由于其他7家低速機企業都是近3年開始投資建),船用柴油機的產能正在快速增長之中。根據企業的規劃目標,2010年我國船用柴油機產能將達到1000萬馬力,之后,還將有迅速的發展。
在擴大整機生產規模的同時,船用柴油機的產品系列也在不斷完善,但是柴油主機的二輪配套生產體系還遠未建立起來,不少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智能型船用柴油主機的零部件國產化率還較低。
目前中國造船基本形成了“華北、華東以及華南三大造船區塊”,而這三大造船區塊又分別以三大造船基地為造船核心區。表3是2010年中國主要造船省市造船產能分布表。
以上是中國主要造船省市造船產能規劃,因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實際造船產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到“十一五”末華北、華東區域的造船能力實現極大提升確是事實,明顯出現“華北重、華東重、華南輕”的局面,由此,產生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布局問題,布局比產能更加重要,華南地區還有很大的造船潛力等待開發,十二五期間中國造船發展的重點在華南。我國要成為世界船用柴油主機制造大國,需要一個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過程。
華南地區柴油機產品市場需求
在廣東及華南地區有許多造船廠,如: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龍穴造船有限公司、黃埔造船有限公司、中遠船務、江門南洋公司、汕頭大洋有限公司、文沖船廠、英輝南方粵新船廠、新中國船廠和宏深船舶公司等船舶制造企業。以上船廠產能占全國造船企業的10%左右,配套的船用柴油機主要來自于華北、華東各柴油機企業,部分由國外進口。
根據我國船舶工業發展規劃,我國將重點建設環渤海灣、長江口和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與之相一致的船用柴油機產業配套布局主要環渤海灣有大連船柴;長江口及其附近有滬東重機和中船三井;珠江口尚缺船用柴油機配套企業,見表4。根據“就近配套”、“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的原則,應在珠江口地區建設和發展“廣東省船舶配套集中區”。
近幾年來地方企業及三資企業也興盛,形成多元投資結構和組織格局,從數量上統計,目前我國生產船用低速柴油機企業有十幾家,表面上看,產能已得到解決,但這些廠家都是新興企業,其確切產能還有待進一步考證,而且分布也不在華南地區。在“十二五”期間,從區域配套的角度考慮,華南地區應根據造船規劃建立相應的船用柴油機制造廠,以滿足南方地區的造船配套。
綜上所述,發展我國船舶配套產業勢在必行。在珠江三角洲區域建造造船基地,引導其他地區造船區域合理布局和集聚發展,與此相應的發展船用低速柴油機產業,改善我國船用低速柴油機生產布局的合理性,以填補珠江三角洲低速柴油機生產的空白尤為重要。(摘自孫明 蔡洪斌 王根元《廣東發展船用柴油機產業戰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