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蕪湖船舶交易重拾往昔繁榮
2011-06-08 08:12:45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自2006年12月1日開業運行至今,蕪湖市長江船舶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市場)已發展成為年成交船舶近千艘、交易額達l 5億元的、長江流域最大的內河船舶交易市場。4年多來,市場共成交船舶3200余艘,交易額達45.7億元!4月29日,市場總經理談玉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僅2010年,市場就接待了全國20批次涉水管理機關或船舶交易市場前來考察交流!
據談玉琢介紹,2006年之前的幾年,自發形成的蕪湖市船舶交易行業十分紅火,市場高峰時期,全市船舶中介機構多達220多家。特別是2004年,年交易額高達14億元。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政策法規,蕪湖船舶交易雖然年交易額在全國領先,但基本上還只是一個個體中介機構的統一市場,稅收流失、買賣欺詐、“三無船”、“報廢船”、“抵押船”等不規范現象逐漸影響到市場的良性發展。2005—2006年,全市船舶年交易額迅速下降到2億多元,中介機構僅剩20多家。
為規范船舶交易行為,2006年8月,在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蕪湖市成立了以市港航局為首的八部門參加的船舶交易管理辦公室,負責引導和規范蕪湖船舶交易。同年12月1日,蕪湖市長江船舶交易市場正式隆重開業。
規范管理杜絕三類船進入市場
據蕪湖市船舶交易管理辦公室主任、蕪湖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楊運林介紹,市場正式運營后,他們就把規范市場管理作為市場工作的重中之重,樹立了“規范市場行為,杜絕三無船、報廢船、抵押船、不適航船流入市場”的市場宗旨。在交易管理上,市場嚴格禁止“三無船”、“報廢船”、“抵押船”進入市場,減少船舶安全運營中的事故隱患。同時,保護船舶產權人的合法權益,減少船舶買賣經濟糾紛;在辦理交易過程中,對超齡船、高污染的掛機船、持假證書的船以及有抵押、產權不明的船一概不受理;在簽訂交易合同時,要求產權登記人務必到場簽字,不允許他人代簽,從而避免了租船轉賣的現象發生。
此外,管理辦公室還指導各船舶中介機構規范操作,堅決打擊欺詐行為,及時解決在船舶交易中的各種糾紛,使船舶交易的治安問題取得根本好轉。
優質服務維護買賣雙方權益
楊運林告訴記者,為給客戶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市場在做了大量的調查,走訪船東、中介所以及水運公司后,制定了比周邊城市低的收費標準,定位市場不以營利為目的,費用實行“取之于市場,用之于市場”的國有企業運營模式。市場內設咨詢、洽談、審核、交易、拍賣等8大綜合服務項目,提供在安徽全省唯一使用的船舶交易專用稅票,規范納稅行為及標準。并通過電子大屏幕、觸摸屏、互聯網等媒介不斷為客戶提供大量的船舶供求信息、交易信息和船員技術勞務信息,為船員提供全方位一條龍的優質服務。市場開業以來,共接到船戶咨詢投訴200余次,每次都能讓船戶帶著問題來,帶著滿意走。
此外,市場還致力維護船舶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市場自運行以來,已成功處理了幾十起買賣糾紛,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2007年12月,一船戶經中介所購買一條船,雙方簽訂協議后,買方付了5萬元定金,后賣方合伙人不同意賣船,中介不同意退買方定金,要求重新介紹,買方不同意,反映到市場。經上門調解,中介也將5萬元退了。2008年元月,一北京投資人和南陵縣一船戶兩年前合伙投資了一艘貨船跑運輸,現南陵船戶要賣船,北京投資人拿不到投資款,于是找到市場。市場多次做工作,在辦理交易手續前先解決債務糾紛,前后商討了一個星期。最終,北京的投資合伙人拿到了投資的24萬元。事后,北京的投資人送來錦旗和感謝信……
市場良好的服務和規范化的操作,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好評。據談玉琢介紹,該市場掛牌運營以前,蕪湖航運一條街上許多中介機構關門歇業,個體中介只剩20余家。市場建立后,一些中介機構又重操舊業,現在已發展到120多家,船舶交易量逐年上升。同時,市場也吸引了大量外地客戶主動來到蕪湖買賣船舶。
2010年8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第35號公告,公布第一批全國船舶交易服務機構名單,該市場作為長江流域以及中西部地區唯一的船舶交易服務機構名列其中,另6家則分布在沿海城市、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謀發展籌建船舶商品大市場
“經過4年多的精心培育,蕪湖市長江船舶交易市場現已在全國水運行業中有著廣泛的影響,知名度大增,形成了蕪湖船舶交易、中介一條街,拉動了地方相關經濟的快速發展!睏钸\林告訴記者,市場為配合蕪湖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需要,盤活優勢資產,進一步完善綜合功能,目前正在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投資建設蕪湖長江船舶商品航運大市場,從而帶動蕪湖地方相關產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造長江一流的航運服務集聚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