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所建成我國首個深海腐蝕數據庫
據中船重工消息:歷時多年,中船重工集團第725研究所的海洋腐蝕與防護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日前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試驗裝置和方法,獲取了我國首批一手的深海腐蝕試驗數據,為我國深海裝備設計制造及腐蝕防護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支撐。
深海裝備是海洋資源勘探和開發的關鍵,各種裝備所用材料在深海的腐蝕和老化性能試驗數據,已成為設計建造深海裝備迫切需要的基礎技術數據和重要依據。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啟動了相關研究,項目由725所海洋腐蝕與防護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承擔。該實驗室研制出了我國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海環境腐蝕試驗裝置,成功完成了3個周期的深海腐蝕試驗。據專家介紹,這是我國獲得的首批深海腐蝕試驗數據,涉及碳鋼、低合金鋼、不銹鋼、鈦合金等40多類材料及結構件,包括千米級深度半年至3年等不同周期的深海環境暴露試驗的腐蝕老化數據。
據了解,深海通常是指水深300米以下的海洋環境,具有溫度低、壓力大、溶解氧濃度變化較大等特點。深海環境腐蝕試驗研究具有不可替代性且試驗難度大:裝置設計國內無可參考,國外技術資料均嚴密封鎖;深海環境復雜、不可預見因素多;費用高且具有一定風險等;诖,科研人員經反復論證,克服重重困難,突破了深海腐蝕試驗裝置總體設計和深海腐蝕試驗裝置回收控制等系列關鍵技術,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海腐蝕試驗裝置和方法,并申報了5項發明專利。該深海環境腐蝕試驗裝置完成定型后,科技人員隨即展開多批次多類型試驗,填補了我國深海環境腐蝕試驗的空白,縮短了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