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大攻克海底定向鉆進技術難題
2012-12-21 16:25:18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2月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水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臺深海水下導向攻泥器“深鰻I”首次成功應用在珠江口“三航砂樁8”號沉船打撈工程中,這也是國際上首次使用深水定向鉆進系統進行穿千斤(打撈用的鋼纜)作業,標志著我國海上救助打撈技術跨上了一個新臺階,打撈作業效率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水下導向攻泥器”又稱“深海水平定向鉆進系統”,主要用于海上大型沉船、沉物打撈。通過遙控定向鉆進裝置,“水下導向攻泥器”穿越沉船、沉物下的海底,達到穿引打撈鋼纜的目的。上海交大研制的“深鰻I”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連續管鉆進、慣性導航定位和末端液控換向等技術,實現了自主設計、研制和集成,90%以上的關鍵設備實現了國產化。該系統擁有完備的水下監控系統,完全可通過水面遙控完成作業,可實現最大水深200米、最大鉆進距離100米的海底水平定向穿越,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深海打撈系統。
據了解,本次“三航砂樁8”號沉船打撈現場環境惡劣、情況復雜。由于海底淤泥層較厚,沉船陷入較深,海底吸附力大,必須首先在船尾完成兩道穿千斤工程,通過起重船起升船尾,才可進一步充氣起浮。但由于淤泥下層為較硬的粘土,傳統的人工穿千斤方法不可行。在這種情況下,“深鰻I”體現了強大的作業能力,兩道千斤去程分別為30分鐘和60分鐘,回程均為25分鐘左右,自主開發的慣性定位系統和遙控遙測系統還同時保證了所穿千斤在海底的定位高度精確。
廣州打撈局局長洪沖表示,在處理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一次船舶事故可能造成長時期的主干航道癱瘓或重要海域污染。“深鰻I”的成功應用,不僅開創了200米水深以內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技術實現打撈鋼纜穿引的先河,使我國相關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而且極大地提高了我國船舶海難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