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智慧航運高層論壇在寧波舉辦
2013-09-11 08:24:57
來源:新華信息化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由新華網支持、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3中國國際智慧航運高層論壇在浙江寧波舉辦。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電子商務助推航運經濟轉型升級”,論壇匯集了政府監管機構、航運交易所高管、企業電子商務人士、知名學者教授等,專家們分別從平臺經濟、新科技在航運業中的發展應用、航運電子商務對經濟發展作用、航運業電子商務實踐及電子商務對航運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等角度作了闡述,紛紛為推動我國航運業的信息化建設、促進航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探索中國智慧航運的發展之路建言獻策。本次論壇由新華網副總編輯、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申江嬰主持,吸引了業內近500人到場參加。
論壇間歇,寧波航運交易所還發布了海上絲路指數之寧波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NCFI)和舉行了物貿聯合會的揭牌儀式。NCFI是寧波首次推出集裝箱運價指數,填補了寧波航運指數的空白,物貿聯合會是一個為外貿及物流企業提供整合化服務的運行平臺。
發展智慧航運是大勢所趨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的發展形勢,黨的十七大就提出了大力推動工業與信息化的融合,新階段,推動兩化融合已經成為我國工業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然要求。
去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世界各國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發展模式創新,信息化對經濟的影響更加深刻,圍繞信息獲取、利用和控制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航運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航運業的發展程度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的活力,航運經濟已經成為反映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新時期,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改造航運業已經勢在必行。論壇專家一致認為,當前發展智慧航運恰逢其時,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寧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洪嘉祥表示,航運市場面臨著信息化,尤其是電子商務等信息應用帶來的,比任何時候更為激烈的全球化的合作與競爭。“信息應用正帶著一種新思維,改變著傳統航運市場,也為我們發展智慧航運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和機遇。”
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航運業與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緊密相關的,當前我國經濟總體上處于上升通道,航運業擺脫當前的低迷狀態指日可待。不過,經濟面的向好還不足以讓航運業實現整體復蘇,還需要航運自身的信息化應用的提升,與全球信息化的形勢接軌。
在論壇上,一名海洋運輸集團公司負責人表示,航運業持續低迷,最主要原因是前幾年航運市場“泡沫繁榮”帶來“天量”新造船,而大量老齡船沒有及時退出市場,使全球運力激增,造成運力“災難性過剩”,解決航運業產能過剩,就要運用更加智能化的信息手段,走智慧航運發展之路。
寧波航交所總經理董善華談到智慧航運時從具體的實踐出發,他說,“寧波航交所在信息和交易的基礎上,為構成海量的供需與交易信息,進一步發布指數、行業分析報告和分析預測,給政府、社會、行業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決策和參考。”
與董善華觀點不謀而合的是波羅的海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Marcus Lee,他表示,當前,隨著快速高效通信方式的引入,航運業不再過多依賴面對面會議的方式來進行交易,智慧航運將逐步改變航運業生產形態,這是一個趨勢。
智慧航運遭遇成長的煩惱
信息化如何與行業的融合,打造智慧行業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本次論壇眾多專家認為,智慧行業發展面臨著政策、觀念、資金、產業類型、人員、發展路徑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約,航運業亦如此。打造智慧航運,不可能一蹴而就。智慧航運同樣面臨成長的煩惱,不過恰恰是這些難題,才能更加激發智慧航運發展新路徑。
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電子商務部負責人張惠斌從航運業電子商務的角度解讀時表示,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今天,航運交易型的成熟平臺并沒有出現,成功的平臺更是無從談起。張惠斌分析,航運業本身比較復雜,有貨物流和信息流,所有集裝箱進出口中,要做各種各樣單證,數據非常龐大,這就要求航運業要有龐大的數據庫支撐,并且具有非常高和非常專業的數據分析能力,而當前我國信息化技術還與世界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
其次,現在航運有各種各樣的報關監管要求,有中國海關的要求,歐盟的要求,美國的要求等,監管體系復雜。最后,資金的交付和執行過程也手續繁復。“如此多的工序和標準,讓航運業從業人員往往會顧此失彼,信息不對稱也會引起種種糾紛和問題。”他說
當前航運業價格體系非;靵y和復雜。“除了海運費,還有附加費等,這些費用組成的復雜性,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我們航運電商的發展。” 張惠斌稱,“其次,電商有數據,還不夠,航運電子商務其實考驗的是電商對數據的整合和分析能力。”
此外,智慧航運還面臨開發商分散,信息不統一的困境。波羅的海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Marcus Lee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完善和穩定,航運經紀公司想出了更多創新的方式去服務他們的客戶。比如,個人在線經紀網屏應運而生,這些網屏可以使他們的客戶即使不用召集經紀人就能快速查看到現成的實時報價信息。“然而由于這些網屏是由不同的經紀公司開發的,他們的顧客只是局限在特定的經紀行里,委托人需要大量的經紀網屏來掌控所有的經紀行信息下才能統觀整個市場。” Marcus Lee說。
在寧波航交所總經理董善華看來,我國航運業國際貨物的中轉占比依舊較低,出于欠發達的發展水平,也會制約智慧航運的發展。
董善華說,我國目前港口的國際貨物中轉占一個港口平均10%左右,但香港這個數字大概是30%,新加坡是60%。“這些比較開放的國際航運中心,都從中轉加工中獲得了很大的增值收益。”董善華說,“實際上我們很多港口承擔的只是一個出口的職責。如果經濟要轉型,要擴大內需,必須要改變現有航運港口業務結構。”
另外,信任度和信息安全的問題也是阻礙智慧航運的一大因素。“波羅的海交易所前不久開發了一個船舶交易系統,旨在減少必要郵件的數量。遺憾的是,即使在安全的環境下,一些大公司也不放心將船舶或貨物的數據集中在系統上。” Marcus Lee表示。
驅動智慧航運要打造智慧平臺
“我們進入以信息和知識驅動引領的信息經濟為主導的時代,平臺是信息經濟最主要的制高點,扮演著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一出場就如此說。
董寶青認為,當前世界經濟進入了信息經濟時代,信息經濟的發展速度更是迅猛。董寶青說,很多人認為我國當前進出口的第一大宗商品是石油,實際上集成電路以及芯片成為我國當前進出口的第一大宗進出口商品。
他說,當前,我國電子制造業的發展速度為5%左右,通信業的發展速度是15%左右,軟件業的發展速度是25%左右,互聯網經濟發展速度是30%,電子商務的服務業發展以及電子商務交易額的年均增長速度是45%。
有專家表示,信息經濟不僅造就了未來一個潛在的第一大產業,同時由于它的發展,對過去的所有產業帶來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響,信息經濟可以降低原有產業成本,提高原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并且帶動原有產業的原發性創新。
董寶青稱,信息經濟的制高點就是平臺,以平臺為王,成為我們信息經濟中的最主要的一點。“發展航運業就要充分認清當前所處的信息經濟時代特點,不斷打造以信息數據為基礎的以平臺為核心的以交易為手段的智慧型航運業。”董寶青說。
浙江大學電子服務研究中心主任陳德人的觀點與董寶青不謀而合,他說,我國出口和消費以交易為核心,交易就要先把平臺打造好,人工的平臺,工業化思維下的交易平臺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勢,因此,打造更加智能化的智慧平臺是當前我國航運業的首要任務。
波羅的海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Marcus Lee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波羅的海交易所早已使用諸如網絡、郵件、短訊服務等平臺,供給散貨運費市場的可靠數據,同時維持散貨運輸行業的高標準,并提供用以支撐散貨運輸市場轉運的國際論壇和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