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柴首套海洋鉆井平臺原油發電機組運行良好
2013-05-09 15:50:48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日前,由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自行研制的兩臺國產化12V32/40原油發電機組正式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鉆井平臺上投入運行且狀況良好,得到用戶高度評價,打消了用戶對國產機組替代進口產品的疑慮,終結了我國在海洋鉆井平臺原油發電機組這一領域長期依賴國外供貨商的歷史。
海洋工程裝備配套市場的門檻比較高,要進入這一領域,并非易事。陜柴重工迎難而上,在一年時間內不斷與中國海油方面溝通,最終在2010年10月拿下了國內首份海洋鉆井平臺原油發電機組訂單,一舉成為第一家進入我國海洋工程主電站市場的國內企業。
據了解,此套機組的關鍵技術難點很多,其中第一個就是要按美國船級社(ABS)要求在鉆井平臺動態情況下,確保在任意方向的傾斜度能夠達到22.5度。為此,陜柴重工項目組成員夜以繼日地開展自主設計研究,通過縝密的零部件強度校核、機組扭振計算、特殊工藝處理,最終提出方案,成功解決了在傾斜和搖擺情況下的相關技術難題。
此后,其他難關也相繼被攻克。陜柴重工將最新開發的柴油機安全和自動控制系統應用于發電機組,這是該系統在全球首次應用于柴油機發電系統,完全實現了全自動無人機艙管理,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診斷和維護。前端輔助箱FAB集成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平臺上安裝空間狹小帶來的問題。該公司充分的技術準備確保了整套機組和零部件的各項技術指標符合合同規定,完全滿足平臺發電機組的使用要求。
在零部件的生產加工和整機的裝配試驗階段,為了協調資源,陜柴重工生產分廠按計劃統籌安排、迂回作業,鑄造事業部用計算機數值模擬技術進行模擬計算,有效避免了鑄造缺陷的產生。隨著交貨節點的臨近,在裝配環節,陜柴重工對該型柴油機的多道工序嚴格把關。終于,第一臺機裝配完畢,被吊上了試驗臺架。值得一提的是,該機的國產化零部件在相關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性能。
從拿到訂單到機組下線,陜柴重工僅僅用了13個月。經過努力,該公司將嶄新的首套國產海洋鉆井平臺原油發電機組呈現在客戶面前,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