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制造商竭力拓展市場
據中船集團網站報道:2012年,全球經濟持續蕭條,船市更趨低迷,在船東投資意愿不強、新船訂單不足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僅頻有新品進入,而且訂單向少數廠商集中。
多路新軍進場
2012年年初以來,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要求現有和新建船舶配備壓載水處理系統最后期限的逐漸臨近,新的壓載水處理系統不斷涌現。2012年3月,由大連海事大學、廣東東譽投資有限公司和大連盛鯤船務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總投資2.5億元的合德海洋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成立。其研發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已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目前樣機已制造完畢,有關檢驗證書也正在申辦過程中。
2012年8月,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六三五四所自主研發的壓載水處理系統,通過了IMO基本批準專家評審。這一品牌為“海博士”的壓載水處理系統采用“過濾+紫外照射+光催化氧化”技術,以能發射紫外光的低壓汞燈為反應光源,以二氧化鈦納米薄膜為光催化劑,綜合產生真空紫外光催化、紫外光催化、臭氧催化、臭氧光催化和紫外光解等協同化學反應,對船舶壓載水中的藻類、細菌等微生物進行有效滅殺,使其排放達到IMO標準。
2012年9月,南通海景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Seascape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開始在2.2萬噸散貨船“天電”號上進行為期6個月的海上試驗。結束試驗后,南通海景將向相關船級社申請認證。
從國內現有產品看,紫外技術似乎更受青睞,上述3個新開發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及較早面世的無錫藍天電子有限公司的BSKY和威海中遠造船科技有限公司的“海盾”等壓載水處理系統采用的都是紫外技術。
竭力拓展市場
在過去的一年,低迷的船市也影響了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面對嚴峻的形勢,國內的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廠商潛心做事,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海事展會,宣傳產品和品牌,竭盡全力開拓市場。
作為國內最早通過IMO認證并獲得中國船級社(CCS)和挪威船級社(DNV)認證的企業,青島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4月、6月、9月、10月先后承接為上海打撈局、我國臺灣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希臘船東、新加坡Offshore公司、挪威船東等的船舶配套“海洋衛士”壓載水處理系統的訂單,涉及船型包括集裝箱船、平臺供應船、多功能船、駁船等。為進一步開拓國外市場,該公司在2012年參加了新加坡2012亞太海事展、日本海事會、希臘波塞冬海事會、漢堡海事會等海事展會,對其產品進行大力推介。
2012年4月,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BalClor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在廣州交付給船廠,并首次安裝在遠洋油船上。9月,BalClor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在日本通過了日本海事協會(NK)上船認證并交付船東使用,從而在日本船舶配套市場嶄露頭角。11月,青島雙瑞連續接獲為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11萬噸油船、日本船東2.3萬噸滾裝船、新加坡船東集裝箱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8萬噸下水駁船等配套壓載水處理系統的訂單。
2012年5月,威海中遠公司2套海盾壓載水處理系統安裝在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5.8萬噸散貨船上;7月,該產品又成功安裝在運營船舶“晉河”號上。去年,該公司還獲得為散貨船、集裝箱船、工程船、海監船等配套壓載水處理系統的意向訂單。
在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壓載水處理系統廠商取得這樣的業績實屬不易。青島海德威公司董事長曹學良說,去年的訂單大致分3種:一是來自財務狀況較好的船東;二是來自環保意識強、重視新技術應用的船東;三是為部分新造船配套,但這部分的數量并不大,最多不超過新造船數量的20%。雖然一些壓載水處理系統廠商取得一定業績,但相對于一個廠家百套以上的年生產能力,幾套、幾十套訂單遠不能滿足其釋放產能的需求。
有關專家指出,產品通過IMO批準和通過有關船級社認證只是獲得了市場準入證,并不意味著企業就能獲得巨大的市場份額。目前來看,其產品“賣點”已經從技術轉向裝船實績,企業的產品裝船案例越多,就越能得到市場追捧,這也使得訂單越來越向少數企業集中。
曹學良分析認為,2013年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的市場形勢不會比2012年更樂觀。由于船市走出低谷尚需時日,《國際船舶壓載水及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正式生效還有幾年,市場購買動力不足,對此,各廠商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同時要苦練內功,增強實力,加強市場開拓和售后服務工作,為今后幾年即將到來的壓載水處理系統行業的高潮期做足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