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將建世界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
俄羅斯將在3年內建成運行世界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能夠為偏遠地區供應能源和熱力,并為干旱地區供應飲用水。
俄羅斯最大造船廠波羅的海造船廠廠長Aleksandr Voznesensky在圣彼得堡舉行的第6屆國際海軍展上稱,這種獨一無二的船只將在2016年投入運行。
該電站又名“羅蒙諾索夫號”(Akademik Lomonosov),將成為俄羅斯計劃大批量生產的系列海上浮動核電站的先驅。
這種海上浮動發電設備用于為大型工業實體、港口城市和海上天然氣/石油鉆井平臺提供能源,是以破冰船上裝備的核反應堆為基礎設計的。這項幾經已經在過去50多年時間里被證明能在北極的極端環境下成功運行。
報道稱,俄羅斯研發的浮動核電站是基于大型破冰船平臺設計,由波羅的海船廠建造,其滿載排水量21500噸,配備69名工作人員,內部搭載的兩臺KLT-40艦船推進核反應堆可以提供最高70兆瓦的電力,足夠滿足一個20萬人口城市的能源需要。
同時,伴隨著電力的產生,核反應堆還會產生高達300兆瓦的熱能,這部分能量也不會白白浪費,而是被用來進行海水淡化工作,預計每天可以產出24萬立方米的飲用水。
但是,這種浮動核電站自身并不配備動力,因此需要借助拖船進行移動。
按照計劃,首個浮動核電站會在2016年正式投入運營,未來將被主要部署在俄羅斯北部和遠東地區,服務對象為大型工業企業、港口城市以及海上天然氣、石油鉆探平臺。
制造商透露,這種浮動核電站的設計完全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武器防擴散條約,并且擁有相當高的安全等級,可以抵御海嘯、船只間碰撞以及地震的侵襲。
據悉,目前已經有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以及阿根廷在內的全球15個國家對浮動核電站展現出興趣,表示有意購買這種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