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界人物 > 正文

國際油漆關注企業社會責任

2013-11-22 15:13:49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小到教育員工履行安全責任,上下樓梯使用樓梯扶手;大到關心綠色航運完成產品創新、有機廢氣處理設施改造,履行環保責任?梢哉f20多年來,上海國際油漆(產品庫 求購 供應)有限公司是用點滴責任心完成了其在中國的“扎根”,同時也樹立了他們執著于追求卓越性能的理念。如果要問多年來所推廣的企業責任對于上海國際油漆到底意味著什么?我想它正猶如國際油漆大中華區總經理艾丁左手無名指上的結婚戒指,一旦帶上就從未摘下,變成了一份承諾。

將綠色植入人心

“錙銖必較”一詞用來形容現在的船東其實并不為過。成本壓力下,原本只做國內航線的船舶都不免會被船東單獨安排跑一趟俄羅斯航線或香港航線,為的就是能夠讓船舶加裝到國外的免稅油。那么對于選擇船用涂料(產品庫 求購 供應),現下的船東又有何做法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中國的船東為了謀求短期的成本節約,都將待選產品紛紛鎖定在了低成本防污漆上。

    “這種現象與船市的不景氣有關,我可以理解。但低成本防污漆往往會導致更高的能耗和相應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從長期來看,這其實并不經濟。所以,如何引導船東選用長期來看性價比更高的合適涂料已經成為全球船用油漆行業現下一致的目標。” 國際油漆大中華區總經理艾丁說出了自己對當下這種現象的看法并介紹了國際油漆的做法,“國際油漆一直執著于追求卓越性能,為客戶提供創新型船舶涂料技術。我們今年推出的兩個產品Intercept®8000 LPP和Intersleek®1100SR就是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應運而生的。這兩個產品都專門設計用于改善船舶營運效益、提高船舶效率并幫助船東控制燃油成本及減少廢氣排放。Intercept®8000 LPP以全新的Lubyon®聚合物專利技術為特色,能提供持續、可預測的線性拋光性能。這一產品能在水下產生極其光滑的低摩擦表面,并在涂層的使用壽命期間一直得到保持,從而不僅能使船東通過削減燃油成本而節省費用,而且還能對船體性能的長期管理進行更好的控制。而我們新推出的另一個突破性不沾粘液含氟聚合物產品——Intersleek®1100SR則是Intersleek®系列的最新創新產品,能提供卓越的宏觀和微觀污損控制性能,即使是在溫熱帶水域,其靜態防污性能也得到改善,并且,它還適用于低速航行船舶。使用這一產品可降低船舶阻力,提高燃油使用效率并減少廢氣排放。”

艾丁又補充說道:“實際上,這兩個產品推出至今僅僅只有六個月的時間,但已經有超過150多艘的船選用了這些最新的污損控制技術,這也顯示了我們這一行業對于生態效率產品的偏愛。產品推出這么短的時間就受到如此的歡迎,也彰顯了我們這一行業已經在關注船體水下狀況的經濟重要性。”

當被問到國際油漆是否在全球LNG船舶涂料市場中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時,艾丁很自豪地聲稱國際油漆憑借著產品的高性能與環保性,贏得了全球超過50%的LNG船舶涂料訂單。他對記者說:“首先,LNG船技術含量高,投資大,設計壽命長,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產品必須匹配LNG船長期防銹性能方面的高要求。而我們的耐磨鋁粉純環氧漆Intershield®300在業內有著很好的口碑,作為防腐保護的行業基準,不管是在韓國還是在中國,該產品都因其優異的長期防銹和耐磨性能得到了大多數LNG船船東的青睞。”據其介紹,自1988年推出該產品以來,Intershield®300已為12,000多艘船舶成功提供卓越的防腐保護,無論是考慮長期資產保護、控制未來維修成本還是投資回報,均是船東的不二選擇。在談到這一產品的性能時,艾丁給記者講述了一起案例。一艘名為“Eleranta”的船舶,其壓載艙在使用Intershield®300產品15年后迎來了驗船師的勘驗,結果發現壓載艙的所有涂層狀況都非常良好,而且符合IMO PSPC的要求。“這一案例成為了我們引導船東轉投高性能涂料的經典案例之一。對于船東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低保養成本更意味著高回報。擁有了這兩大優勢后,我想國際油漆也就順其自然地為船東搭建起了邁向環保的‘階梯’。”

用服務溫暖人心

采訪中,艾丁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已能查獲客戶船舶營運軌跡方面的信息。我們可以與客戶共享這一信息,幫助其針對所面臨的污損挑戰選擇正確的產品。這是我們能為客戶提供的綜合服務的一部分。”作為一個船用涂料供應商,完成這種本職以外的細致工作到底意義何在?一時間這一話題引起了記者的興趣。而艾丁卻簡單地總結其為:這是國際油漆應該履行的責任,是確保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服務延伸。

艾丁告訴記者:“遠洋船舶(位置 評論 新聞)經常要穿越不同的海區,這些海區通常會呈現不同的污損挑戰。所以探究船舶途徑哪個海區容易引發船舶污損;船東的哪艘船舶經常會面臨污損的風險;如何指導船東根據航線選擇最適用的油漆,這三大問題的解決方案,成為了國際油漆向船東提供優質服務的重點責任之所在。”為了讓記者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這一職責,艾丁給記者舉了個例子。一般熱帶地區的海域比較容易使船舶出現污損。如果某艘船經常要航運于此,國際油漆自然會推薦相應的防污漆以降低船舶在熱帶海區的污損風險。但有一個問題卻無法回避,那就是,如何判斷一艘船舶會經常往返于熱帶海域?一直以來,缺乏相應資料,使得船東在選用涂料后面臨兩種窘境。一是選用過于“奢華”的涂料得不償失,另外則是選用過于“低廉”的涂料鞭長莫及。“這是船用涂料行業在服務上的缺失。”艾丁坦言,“只有基于所面臨的污損挑戰情況選擇涂料,船東才能真正獲得其所想要的性能。“”

于是,為了彌補這一服務缺憾,國際油漆率先與LR合作開發了Intertrac系統。而在采訪中,記者也有幸參觀了這一系統的模擬操作。無論是哪艘船舶,只要在該系統上簡單地輸入船舶名稱或IMO號,便能通過電腦看到該船前幾年所有的營運情況與在不同區域的營運規律軌跡,海量的船舶數據將在一瞬間完成清晰的分析與整理。上海國際油漆技術營運部戴經理指著電腦屏幕上的紅、黃、綠線告訴記者,紅線代表著船舶穿越高風險污損區域的軌跡,黃線與綠線則分別代表了船舶穿越中、低風險污損區域的軌跡。“如果一艘船舶的航行軌跡經常被紅線覆蓋,那么我們就會主動提醒船東,考慮該船所面臨的污損挑戰并選擇合適的防污產品。” 戴經理解釋道。

對于船東,可以說國際油漆用貼心的服務和性能有效的產品完成了其職責。那么對于海員,國際油漆心中的職責又在哪里呢?艾丁用兩個字回答了記者:“安全。”伴隨著全球的氣候變暖,北極水域逐漸成為了眾多船東眼中的“黃金航道”,但即使船舶可以通行,冰區與嚴寒依舊威脅著船員的生命安全。“眾所周知,北極航區異常寒冷,如果船舶甲板上的水結成冰塊,那么會對船舶的穩性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甲板除冰成為了船員在該地區安全風險較大的項目之一。如何確保船員可以輕松除冰,以及如何確保在除冰過程中船漆不易受到破壞,已成為我們通過產品保證船員安全承諾需要跨越的兩大鴻溝。”艾丁向記者介紹,“我們正在開發的甲板涂料將同時兼具表面防銹和抗沖擊的能力,確保船員在輕松除冰的同時卻不會破壞涂層表面。而且,專為冰區航行船舶水下區域設計的耐磨環氧漆Intershield®163 Inerta 160產品的冰層附著力小,摩擦阻力低,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破冰效率。針對北極天氣寒冷及冰區航行的特點,這些產品均兼具堅硬、耐磨、耐沖擊等特點。他們的出現既賦予了船體表面防銹和抗沖擊能力,又兼顧了船員的安全,可以說,大大減少了船員因除冰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以關懷感動人心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詢問了今年國際油漆最讓艾丁驕傲的事情是哪件。本以為他會向記者展示企業業績,然而,他卻告訴我:“到目前為止我們做到了‘零’安全事故,這是讓我最感驕傲的。”這個回答讓記者十分驚訝,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為何‘零’安全事故會超越企業業績成為他最引以為豪的事?艾丁解釋說,國際油漆的員工不僅限于工廠,還有很多技術服務代表是在船廠現場進行工作的。如今能夠保證‘零’安全事故一方面證明了多年來企業對安全文化的重視行之有效,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員工對于安全標準的有效執行。“作為一個企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關注員工。這種關注不能僅僅體現于關注員工的發展,更要關注員工的安全。”艾丁對記者說。

記者自詡走訪過不少國內企業,不可否認一般國內船配供應商在實際操作遇到未知風險時,往往都會灌輸“開動一切腦筋完成工作”之類的口號給一線員工,但唯獨國際油漆將“如果存在不安全情況或行為,請停止工作”的原則“掛在了墻上”。停止工作,雖然只有短短四個字,但對于員工來說卻喻示著企業對其生命的尊重與關懷?v觀這一黃金原則,大到“確保給運動機械加上保護措施”,小到“使用機動交通工具時記上安全帶”正可謂全面至極。針對員工要面臨的不同梯度的安全風險,國際油漆都考慮周全并對員工進行培訓?粗@一系列精細的員工安全標準,記者漸漸明白了艾丁口中的驕傲到底是什么。

“關懷”一詞不僅停留于國際油漆企業內。扎根中國后的國際油漆也在不斷地關注公益事業,力圖做一個“關懷”社會的企業。為了培養中國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國際油漆與上海地區的小學進行合作,舉辦了一系列以“水,創造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為主題的公益活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僅針對這一主題,國際油漆就舉辦了大小十余次公益活動。由于該公益活動內容精彩、參與度高,國際油漆也得到了其總部阿克蘇諾貝爾集團的肯定,并且獲得了集團所頒發的獎項。

采訪臨近結束,艾丁對記者說:“如今市場不好,很多企業都僅僅將目光鎖定在了成本和底線上,我很高興能與你談起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一問題。”他的一番話不禁讓記者反思,總結一個企業的價值到底應該參考哪些標準?我想對于國際油漆而言,“責任”始終貫穿企業其中并成為了其價值所在。

  (本文轉摘自《中國船檢》雜志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