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舷內外 > 正文

中國造船業之困:化解產能過剩是重點

2013-09-06 08:04:54   來源:中國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破題產業轉型升級

此次出臺的船舶行業轉型升級方案是國務院出臺的首個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一個普遍的疑問是,船舶業何以博得頭籌,成為國家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對此,原磊認為:“一方面,中國的船舶業本身基礎比較好,競爭力比較強,作為轉型升級總體來講條件比較好;另一方面,船舶行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行業,行業的地位比較高,在世界上也是如此。”

盡管,中國船舶工業長期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低端化和低水平重復投資等問題,但是,船舶工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它是融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力密集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可以通過與上下游產業進行廣泛的聯系,以此來帶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研究表明,在116個產業部門中,直接受船舶工業帶動的就有80多個。船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關聯度達到80%以上。

另外,原磊還指出,對中國來講,這次選擇把船舶行業作為轉型升級的一個突破口,也有國家安全的考慮。希望通過這種轉型升級能夠把船舶行業真正做強,而且要跟中國的海洋戰略都要結合起來,這將有利于國家大的戰略方針。中國船舶信息中心主任李彥慶也表示,方案針對中國船舶工業發展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問題,以建設造船強國、海洋強國為戰略目標所提出的。

目前,從產業鏈來看,整個造船業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價值鏈的上游,主要是船舶的一些配套設備,包括一些通信設備等。這些技術現在總體掌握在韓國、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國家手里,中國在這方面比較弱。二是造船業價值鏈的中游,這方面中國比較強,包括對船只的組裝、大船的生產。三是從下游來看,造船業主要有修理、服務,這是目前競爭很激烈的一個領域。

原磊認為,中國在中游比較強,兩端都比較弱。下一步,應該往上游和下游延伸。從上游看,提高能力,強占產業的制高點。很多的配套,只有到了上游之后,有了這種基礎、能力以后,才能說占到了產業的制高點。產業才能獨立發展。從下游看,包括修船、船舶娛樂這些行業發展起來會提高附加價值,會使企業這種盈利水平大大提升。

有分析人士也認為,船舶行業長期存在的產能嚴重過剩和產品低端化等問題,實際上這也是我國制造業的一個困境,而船舶業僅僅只是制造業的一個縮影。(中國報道供稿)

鏈接:

2012年世界三大造船指標比較

造船完工量(萬載重噸):中國 6021,韓國 4844,日本2930

新接訂單量(萬載重噸):中國 2041,韓國 1479,日本921

手持訂單量(萬載重噸):中國 10695,韓國6860,日本5822

2012年船企接單量

韓國 746萬修正總噸 299.8億美元

中國 710萬修正總噸 154.5億美元

日本 290萬修正總噸 52.03億美元

數據來源: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并根據中國的統計數據進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