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調槳技術將成未來遠洋漁船主流選擇
2014-06-04 17:14:04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日前,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交付10艘65米變水層拖網漁船。這批漁船是目前我國建造的最大變水層拖網漁船,首次應用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可調螺距螺旋槳(可調槳)成套設備。
為適應遠洋漁船安全、節能、環保的發展趨勢,可調槳技術在漁船領域得到了快速應用。業內專家認為,隨著船用動力和傳動裝置制造企業紛紛致力于可調槳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采用可調槳技術的船、機、槳匹配方案將成為未來遠洋漁船的主流選擇。
更多新建漁船采用可調槳技術
“可調槳技術在遠洋漁船領域已呈現加速應用的趨勢。”杭齒前進船機與成套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何沛說,2013年,公司漁船推進系統訂單金額大幅增長。除了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已經交付的10艘65米變水層拖網漁船,杭齒前進還同時承接了8艘58米艉滑道冷凍拖網漁船主推進系統集成服務訂單。8艘58米艉滑道冷凍拖網漁船中的4艘由山東百步亭船廠建造,另外4艘由威海東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其中6艘已經交付使用,試航運行情況均達到設計要求。
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忠敏介紹,目前,可調槳技術在漁船領域的應用速度雖然加快,但應用的漁船并不多,大量的舊漁船主要還是采用傳統的固定槳推進系統,更新改造時也只是選擇低轉速大直徑螺旋槳和艉部水動力附加節能裝置。
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新建漁船由于要順應節能大勢,開始普遍使用可調槳推進系統。錢忠敏說,近幾年來,國內一些船用動力和傳動裝置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掌握了可調槳的核心技術,形成了完整的船舶推進系統產品。遠洋漁業的快速發展,讓這些企業將目光瞄準了漁船配套市場。
技術特性適于遠洋捕撈
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動裝部副總經理周炎介紹,可調槳技術非常適用于漁船。在操作性方面,采用可調槳技術,可通過調整螺距角,在主機轉速和轉向不變的情況下,幫助漁船實現前進、后退和緊急制動,無需主機反轉或增加帶有正反轉裝置的齒輪箱。在經濟性方面,主機轉速和螺旋槳的螺距配合,使漁船在任何負荷下航行時,均能獲得較高的推進效率和較低的燃油消耗值,充分發揮螺旋槳的效率。主機未滿載運行時,軸帶發電機可以將多余的功率用于發電,節約了燃油消耗。
“可調槳推進裝置的最大優勢,更體現在對漁船不同工況的適應上。”周炎介紹,和定距槳不同,可調槳有效解決了漁船的多種工況與單一主機之間的矛盾,可以滿足拖網航行、自由航行、魚品加工和微速航行(起網)等多種工況的運行要求,尤其符合拖網漁船的生產特點。
據介紹,可調槳作為一種特殊的船舶推進系統,已經成為船舶動力裝置重要的配套產品。最近十幾年來,可調槳技術發展迅速,已廣泛應用于各類商船、軍艦、拖船和科考船。日本及歐洲國家主流的遠洋漁船已普遍配置了可調槳推進裝置。
尚需優化設計和降低成本
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曾從北歐、日本進口小型可調槳推進系統用于漁船。80年代,全國水產節能協作組曾研究在變工況漁船上應用國產可調槳,但由于我國這方面的設計、制造和維修水平較低,可調槳技術沒有得到大范圍推廣。
專家認為,國產可調槳推進系統在設計和控制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軸系和螺旋槳的構造比較復雜,這給安裝和維修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由于槳彀尺寸比普通螺旋槳大得多,加之葉根的界面厚而寬,可調槳在設計工況情況下,其效率比固定螺旋槳稍差。此外由于安裝調試容易出現問題,國內部分裝備可調槳推進系統的漁船還出現過因此延遲交付的情況。因此,相關企業應對小型可調槳及控制系統進行優化設計,確保其性能穩定。
周炎分析,推廣可調槳技術的關鍵還在于降低成本?烧{槳推進系統包括高效導管、螺旋槳、軸系、艉管、控制系統、液壓系統和齒輪箱等,造價比固定槳高出很多。盡管具有營運經濟的特點,但因造價高昂,僅有少數有實力的漁業公司采用這種技術。相關配套企業應根據不同作業類型和功率的漁船,制訂相對簡單、理想的可調槳技術方案,盡量降低成本,以更好地在漁船上推廣可調槳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