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華海洋首次采用陸地平移式船舶下水
啟東宏華海洋油氣裝備公司一艘3000噸海工平臺輔助船首次成功平移500米準備下水,這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陸地平移式下水方式下水的船舶。
11月23日上午,啟東宏華海洋油氣裝備公司制造場地上,一艘長83米、寬18米、高22米,總重近3000噸的船只停在1.3米高的塢墩上面,整裝待發。此前一晚,由一頭一尾兩組紅色的“車頭”和100組動力模塊構成的軸線運輸車已經開到船身下面,并依靠十多組支護墩將船身牢牢托住。
中海廣瀛工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葛樺介紹,這是國內第一艘完全在陸地制造的海工平臺輔助船,下面的軸線運輸車則是一種自帶動力、液壓懸掛、可實現模塊組合的重型運輸設備,每組軸線由并排4個輪子構成,最大載重40噸。這艘船總重近3000噸,此次共出動了100組軸線,共計400個輪子的運輸車。和普通的平板運輸車不同,這套設備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多組軸線連接組合,液壓升降,每個輪子還可以根據遙控,精確而任意地變換角度。
9:08,伴隨一聲號令,中海廣瀛的主操控手小郭在船體正前方十多米處按下手里的遙控器按鈕,動力模塊立即在液壓作用下抬高到1.8米,將整個船體從塢墩上托起,并在“車頭”驅動下,緩慢向前平移。
從制造場地到江邊的龍門吊,只有500米距離,但是要進行兩次直角轉彎。在有限的轉彎半徑上實現轉身,對于這個83米船舶來說難度不小。上午11:10,軸線運輸車終于載著船體來到江邊2.2萬噸級的世界最大龍門吊旁,并平穩地放在塢墩上。至此,只要船廠其他準備就緒,這艘船很快就能實現起吊下水。
據介紹,此前造船業一般采取船臺造船或船塢造船的方式,但船臺造船依靠船舶自重滑行下水或小車牽引下水,會對船體造成一定的沖擊。而船塢造船,一次性投入建設船塢的成本很高,且會占用大量的岸線、碼頭資源,因此我國已明文嚴控新建船塢。這種陸地整船平移的方式,將有助船廠在陸地上批量生產船舶,下一步有望在全國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