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東寒:我國船機產業仍存較大差距
2014-09-29 08:07:11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微笑曲線上,我國的船機企業恰恰處在中間的制造環節,獲得的自然也是低附加值。而國外企業基本處在曲線的兩端,一端是制造的前端,即研發和品牌,通過授權許可證生產的方式,他們獲得了更高的利潤率;另一端是制造的后端,也就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及售后服務等,這同樣是高附加值的。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五屆三次理事(擴大)會議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會長金東寒就我國船用柴油機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解讀,并提出相應對策。他認為,目前,我國船用柴油機企業在整個產業鏈當中還處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環節,與國外企業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而為了盡快迎頭趕上,我國船機企業必須加快改革創新的腳步。
造機實力迅速提升
隨著我國近年來在各項主要指標上全面超越其他造船國家,逐步奠定造船大國地位,我國的船用發動機產業同樣取得了長足進步。金東寒具體解釋了這些進步的體現。他指出,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了船用柴油機及其配套件的生產體系。同時,船用柴油機整機及其配套件的生產能力日益提高,引進許可證產品的國產化率也不斷提高。此外,我國已經具備先進船用中速柴油機的研發能力,并初步具備低速機的研發能力,一批新產品正在開發,并陸續推向市場。
2012年的全球船用發動機市場狀況,足以證明我國在船機制造方面的實力。據介紹,近幾年來,我國船機產能都保持了20%的年增長速度。2012年,全球中低速船用柴油機的產量在5000萬馬力(3678萬千瓦)左右,其中,韓國、中國、日本、歐洲各占48%、29%、18%、5%。2013年,我國船用中低速柴油機產量為1448萬馬力,與2012年的1429萬馬力基本持平。
從主要造機企業的情況來看,2012年,全球全年船用柴油機產能超過100萬馬力的企業共有9家,其中中、日、韓企業各3家。我國躋身這一梯隊的船機企業分別為滬東重機有限公司、大連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不過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金東寒也直言,我國企業的排名相對靠后。3家企業當中,滬東重機位列第五,產量為197萬馬力,大連船柴的產量為136萬馬力,中船三井則為104萬馬力。相比之下,韓國第一大船機企業現代重工,僅一家的產量就達到了1200萬馬力,實力懸殊不言而喻。
直面差距迎接挑戰
不可否認,雖然已經在全球船用柴油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我國船機產業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補足的短板。金東寒具體分析指出了短板所在。首先,整機企業規模相對而言都比較小。目前,我們的低速機制造企業有11家,產能不過1200萬馬力。而反觀韓國,同類企業數量僅為3家,但產能卻達到3000萬馬力。由此,不難看出我國船機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的現狀。由于集中度不高,整個產業的規模效應并不明顯。
其次,二輪配套供應鏈不完善,配套廠專業化水平不高,規模偏小,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企業普遍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產品領域,互相競爭,而在高附加值產品方面并不擅長。再加上企業管理跟不上,產品質量不穩定,導致船機零部件的國產化率仍然比較低,尤其是高端零部件,基本還未實現本土化。
當然,這些問題還體現在制造本身。放眼整個產業鏈,我國船用柴油機企業與國外企業的差距更加令人憂心。眾所周知,著名的微笑曲線兩端朝上,意味著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的研發和市場,而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最低。金東寒表示,在微笑曲線上,我國的船機企業恰恰處在中間的制造環節,獲得的自然也是低附加值。而國外企業基本處在曲線的兩端,一端是制造的前端,即研發和品牌,通過授權許可證生產的方式,他們獲得了更高的利潤率;另一端是制造的后端,也就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及售后服務等,這同樣是高附加值的。
在研發方面,我國絕大多數船用柴油機及其配套企業的現狀仍然是缺少研發能力,無力通過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技術和新技術,更沒有能力通過提供優化的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來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甚至在工藝技術方面的創新成果也不多。在這種狀況下,這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能比拼價格。尤其是在船舶市場陷入低迷之后,他們也不得不接受虧損的現實。
高附加值的研發和市場環節,目前都不是我國船機企業的強項。然而,金東寒指出,在污染以及資源消耗等方面,我國的相關指標反而都比國外高,因此,“這個微笑曲線對我們來說,真是笑不起來”。
拿出對策迎頭趕上
目前,我國正在努力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金東寒認為,在這一過程中,我國船用柴油機企業也必須加快改革創新,并且持之以恒,為實現造機強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那么,造機強國夢何以實現?對此,他也給出了具體建議。
在整個行業層面,金東寒建議,應當制定鼓勵政策,加大投入,加快推進高端零部件的國產化,提高其本土化率和裝船率。同時,鼓勵行業內企業進行必要的整合,尤其是鼓勵按照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進行兼并重組,激發企業活力,提高產業集中度。
在企業層面,他認為,不管是整機企業還是零部件企業,都應當重視自主創新。一方面,要重視節能減排技術的自主開發,占據產業制高點;另一方面,則是要因地制宜,對一些零部件進行二次開發,并加強對工藝技術的創新,實現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在這方面,韓國和日本企業同樣是許可證廠商,但他們不同的地方在于根據自己的工藝基礎、材料體系進行一些二次開發,在被許可證技術擁有方采納后,能夠得到許可證費用上的優惠,同時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也進一步提高。
金東寒還強調,整機企業要與船廠、設計院所等組成戰略聯盟,積極參與高效能、低排放的綠色船舶設計,突破國外的法規壁壘,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與此同時,應當繼續加大自主品牌船用柴油機的系列化開發和市場推廣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