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祖遠:航運需創新發展
2014-12-03 16:53:30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今年,國務院在航運和物流領域頒布一系列綱領性文件,既充分表明對航運業的重視,也表達了對航運業盡快復蘇的期望。如何實現航運業的復蘇,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徐祖遠認為創新發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道路。
創新發展的必要條件
航運創新發展的必要條件有哪些?徐祖遠認為第一是政策支持。如自貿區政策,改革就是要不斷創新,先行先試,自貿區概念涉及的政策創新無疑將給航運業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海運國家戰略,8月份《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是建國以來國務院第一次對海運業長遠發展制定的系統性政策意見,從頂層進行設計,對推進現代海運體系建設具有重大推進作用;“兩帶一路”布局,無論是“長江經濟帶”的建設,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都將不斷深化海運業改革開放,更好地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大力推動海運業轉型升級,為建設海運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是市場主導。市場需求是航運創新的直接動力,航運業一些傳統的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正是航運創新的直接動力;傳統意義上的航運創新是以航運企業為本位和中心,但是市場需求主導下的航運創新其核心是服務客戶、上下游產業鏈共同參與,共同創造附加值。對于政府而言,制定航運政策和進行制度設計時,應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最大程度地滿足航運企業的需求。
第三是企業主動。企業是航運創新的主體,要充分發揮航運相關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企業必須突破傳統觀念,突破舊有的思維和經營模式,突破市場低迷與劇烈動蕩的制約,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企業主動性是航運創新發展的關鍵和根本,要充分調動航運相關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第四是文化環境。理念創新是航運創新重要前提,航運業的發展理念應該創新,要注重科學發展;創新航運文化就是激勵航運創新,它包括經營、管理、文化、技術、制度等企業全面的工作;航運組織、社團、功能性機構是培育航運創新文化和社會環境的重要驅動者,它們往往依靠規范、知識與可靠的信息等產生軟實力。
創新發展的目的載體方式
航運需要創新發展的目的很簡單,無非就是提效率,任何創新都以提高效率為主要目的,航運業也不例外;降成本,有效的運力管控和資金管理、成本控制已成為當前航運企業經營創效的主要方式;優服務,航運企業的服務應最大限度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既是供應鏈運行的基礎和落點,也是突破和消除供應鏈某些環節壁壘的重要對策,尤其需要挖掘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潛在價值;增附加,航運企業必須進一步創新,重點依靠研發、技術、信息、管理、服務支撐等手段實現基礎型航運業務從全球航運價值鏈低端向高端的攀升,從微笑曲線底部環節向前端研發、技術、信息和后端服務、品牌的延伸。
在創新的載體方面,徐祖遠認為,首先需要借助于金融服務和航運交易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的大力創新,目前中國航運業在數據、信息等基礎平臺方面尚存在短板;其次要借助于物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無限延伸的無邊界的互聯網對于傳統航運企業來講,意味著傳統的“打球、吃飯”式客戶關系營銷模式不再適用,轉而采用基于大數據、客戶行為分析和定向廣告式的精準營銷模式;第三要借助于航運企業和相關服務機構,努力實現個性化定制等服務模式創新,這既是航運企業的責任,也是航運企業對于客戶的價值所在。
在創新的方式上,徐祖遠提出三點意見。一是政策制度創新,這將為航運業整體創新提供更加寬松的政策氛圍與市場環境;二是市場監管創新,目前從事前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已經成為市場監管部門的大趨勢;三是技術人才創新,航運人才集聚是帶動新興高端航運產業集聚、結構調整的起始點和結果,人才集聚所產生的競爭、交流、融合和創新,是航運產業演化升級最重要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