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賓: 航運融資的新常態
2014-12-03 16:57:38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整個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投資理念異常關鍵。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副總裁馬賓認為,隨著航運業進入新常態,航運融資租賃業也進入了新常態。
資金過剩刺激“抄底造船”
談及當前造船市場,馬賓認為行業并未走出低谷,但新造船市場似乎先行“復蘇”。他分析稱主要由于資金過剩刺激“抄底造船”的行為。
資金過剩的原因:一是借貸成本低。國際金融危機后,利率處于極低水平,保證金雖然略高,但總借貸成本仍然不到國際金融危機前50%,財務支出節約明顯。
二是風險溢價扭曲。銀行信貸量正逐步回升,雖然仍然達不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已導致銀行間競爭加劇,保證金水平從去年開始不斷下行,溢價走勢脫離航運業基本面,可以說,由于競爭和歐美央行的極端量化寬松措施,已經導致風險溢價扭曲。
三是風險投資基金大規模涌入部分細分市場投機。私募基金的數量和投資金額近幾年迅速上升,私募基金大規模涌入部分傳統細分市場的“明星船型”, 也有很大比例進入新興細分市場,如海工市場。
航運融租業發展思考
馬賓認為,對于航運融資租賃業而言,需要抓住戰略機遇期,發展中國航運資本。從國外情況看,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后,KG模式受到重創,籌集航運金融資本金越發艱難。歐洲銀行逐步控制航運投融資活動,適度減低敞口,少數銀行甚至選擇退出;另一方面,亞洲資本逐漸成長,依托于金融背景的一批船舶租賃企業逐步顯現出市場活力。亞洲特別是中國金融企業開始研究并適度參與航運金融市場,其中中國的融資租賃公司積極參與,快速打開市場。
馬賓表示,航運融資租賃業應該支持“中國制造”走向世界,民族制造和資本應該互相促進。航運融資租賃業應該做到幫忙不添亂,支持船東和造船企業的實際需求。要與行業知名度高、信譽好的船東、投資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要長期持有資產,克制投資沖動;通過購買二手船舶、資產包等形式實現不增加行業供給負擔的增長,攜手維護供需平衡;關注船東持續經營能力的提升,關注船貨聯合的趨勢,以船舶價值控制為基礎,努力為船東提供融資支持。
創新依然是發展的第一要義。國際金融危機后,船東財務狀況普遍惡化。馬賓認為,航運融資租賃業要創新產品,解決船東的實際困難。
新常態下的航運融租業
馬賓從航運融資租賃業的角度對新常態三個字的含義進行深入解讀。
馬賓表示,“新”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頁巖氣革命”重塑航運格局。美國從傳統的原油進口國變為出口國,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原油進口量正在迅速增加,中東地區地緣政治不穩定對其原油出口帶來沖擊,這些都對原油有效海運里程量產生影響。此外,美國大量新建煉化廠,成品油進出口版圖也在發生變化。最重要的是,“頁巖氣革命”帶來清潔氣體能源運輸需求迅猛增加,以及產生對甲烷、乙烷等附屬產品的國際運輸需求。另一方面,歐美及發達經濟體消費模式轉變以及新興市場分配改革帶來消費需求上升使得全球消費模式改變極大,從而影響了國際航運市場版圖。
在馬賓看來,“常”包括三方面:全球經濟長期處于低谷徘徊,靠經濟增長刺激國際貿易增長從而帶動航運復蘇的機會較;市場資金寬松局面將會持續;航運業大面積復蘇在未來3~5年內是小概率事件,但局部可能有亮點。
馬賓認為,“態”就是“我們要做的事”,包括:練好內功,提高專業化程度,建立資產投資、出租、處置、綜合管理的資產運營能力;穩健操作,重視資產風險、信用風險,以及行業總體供需矛盾的化解情況,合理設計項目結構,實現資產規模、效益的安全穩步提高;雪中送炭,幫助船東解決實際困難,創新租賃產品支持船東調整船隊結構、改善財務狀況,攜手行業其他力量共度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