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舉行船用低速柴油機發展高峰論壇
中船重工消息,“動力是裝備的心臟目前,我國還沒有走在世界前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設備,這是我國裝備普遍存在的‘心臟病’,這一問題有望在我們船舶領域率先實現突破。”9月29日,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在上海船用低速柴油機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成為本次論壇與會者的重要共識和共同努力的方向。
與造船、配套市場的寒冷形成鮮明對比,本次論壇在其樂融融的熱烈氣氛中,中國造船兩大國家隊——中船重工和中船工業兩大集團高層聚會互動,旗下重量級造船、配套單位首次齊聚,國家工信部、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共同參與,規格之高前所未有,被稱為“中國船舶配套業史無前例的盛會”、“造船國家隊的盛會”、“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會”。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中船工業集團總經理吳強、國家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曹鋼、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出席論壇并講話。
胡問鳴說,動力問題不解決,連機械化都算不上真正實現。目前,我國還沒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動力設備,航天、航空、船舶、車輛等動力自主化問題都還沒有得到解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裝備發展的瓶頸。在國家支持下,經過艱苦努力,今年1月中船集團成功收購瓦錫蘭低速機研發業務,成立我國目前惟一的高端動力研發、專利公司WinGD公司,新的公司并不改變游戲規則,低速機專利還采用對所有生產商收取專利費、提供技術服務保障的經營模式,使公司迅速步入正規,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20%,本月初在瑞士召開專利年會,向全球推介品牌和技術。加上剛交付首臺綠色環保新型主機的中船重工七一一所的自主研發實力,我國船舶工業便掌握了低速機自主研發設計主動權,中國裝備“心臟病”問題率先在遠洋運輸船上實現突破成為可能、指日可待。他呼吁我國船舶設計制造單位采用并向船東推薦我們的自主發動機,主機廠選擇造WinGD主機,讓國家支持的低速機成果得到更多應用,同時關注關重件和二輪配套。他建議國家通過貼息等方式,提高國產自主低速機市場競爭力;考慮在我國領海實行排放控制區,打破美歐在排放控制上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幫助和推動發動機行業發展,促使船東拆舊補新,拉動新船需求,同時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作出我們的貢獻。他強調,作為國家隊,競爭對手是國際強手。要站在國家層面,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科學謀劃,統籌協調,共享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以最小投入和消耗來實現發展目標。在目前全球發動機產能過剩的市場形勢下,政府、行業組織、工業部門要共同努力,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瞄準國際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
吳強介紹了收購成立高端動力公司WinGD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艱辛過程,深情表示,作為造船國家隊,兩集團本來就是一家人,應該團結互助,溝通交流,支持合作,共同與國際強手競爭。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從今天開始,相信今后兩大集團的交流互動會更加頻繁密切,相信在工信部等政府部門領導下,在行業協會的推動下,在兩大集團的共同努力下,國家未來低速柴油機一定會有好的前景,船舶工業一定會實現由大變強。曹綱說,過去成績不易,未來挑戰更大。船舶總裝廠和配套廠是利益和命運共同體,要站在行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高度共同努力,加強多元化合作,開展國際化協作。要打破集團間固有的約束,統籌協調資源,創新體制機制,通過改革釋放活力,把資本活力轉化成技術活力、產品活力、市場活力和產業競爭力。他強調,發展自主動力不會一蹴而就,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郭大成說,造船強大,心臟先行。在船舶工業進入3.0時代、處在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兩大造船國家隊聯手推進中國動力自主化,意義十分重大。行業協會一手連著政府,一手連著企業,為政府出好主意,為企業搞好服務是與生俱來的責任,將一如既往地幫助船舶工業良性、健康地發展。他建議加強產學研合作中要重視發揮高校的基礎研究和專業優勢,共同促進行業發展。
中船重工副總經理陳民俊以及來自兩大集團所屬重量級骨干船廠、柴油機配套廠及兩大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共50多人參加論壇。與會者共同分析市場,交流信息,分享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展望國內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機發展前景和設想,探討實現中國動力自主化發展大計。
論壇期間,吳強陪同胡問鳴一行到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調研考察。
據悉,低速機高峰論壇的前身是以交流信息、研討策略為主題的船用柴油機發展暨生產經營交流聯席會議。由國家工信部倡導,國內兩大造船集團下屬船用低速柴油機企業輪流舉辦,一年一次,連續舉辦了20多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