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海重工一季度迎來生產開門紅
3月26 日,金海重工江南山基地6號船塢鞭炮齊鳴,歡聲陣陣。其承建的第3艘32萬噸原油輪順利出塢。隨著這艘全國最大原油輪下水,金海重工本周順利完成了三大生產節點。
調整轉型初見成效,金海迎來一季度生產開門紅
3月25日金海重工一艘7.6萬噸散貨輪的順利試航歸來;3月24日,金海重工第10艘8800箱集裝箱船在江南山基地的開工建造。從去年開工建造9艘8800箱集裝箱船、交付首制32萬噸原油輪,到開年第10艘箱集裝箱船開工、第3艘32萬噸原油輪完成出塢節點,金海重工轉型升級重點船舶建造加快推進。
截至目前,金海重工在建船舶達23艘,其中轉型升級重點產品8800箱集裝箱船、32萬噸原油輪、90米海工平臺等在建14艘,高附加值船舶在建數量占比超過50%。
重點船舶批量制造,邊際效應成突破支點
分析金海重工的訂單不難發現,其中轉型升級重點產品8800箱集裝箱船和32萬噸原油輪都是一個批次多艘建造。以首制船的建造突破技術難度、培養人才、積累成本數據,之后在通過該系列船舶的建造進一步吸收建造經驗,逐步降本增效。在充分發揮企業規模優勢的同時,讓批量建造的邊際效應不斷顯現,成為了企業在新常態下突破轉型升級難關,生產效益提升的有力支點。
“就拿32萬噸原油輪建造來說,經過首制船的建造交付,2艘油輪的出塢,我們在該船的精細化設計、余量控制、大分段搭載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批成熟的人才,提升了建造速度和水平”。金海重工江南山基地副總監張天弋說道。
轉型升級重點產品的接連開工也讓金海重工加工工程部和制造工程部成了最忙碌的兩個部門。
“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第1艘和第2艘集裝箱船的鋼板切割,現在正在進行的是已經開工的4艘集裝箱船的加工,總體來說在工作量方面是越來越大”。加工工程部總經理陳之國說道。從去年開始到現在,加工工程部數控及預處理方面的工作都是兩班倒的在進行,最忙的的配套方面,經常要加班到凌晨4點。
與加工工程部并排的制造工程部分段加工車間,焊接聲、機器運轉聲不絕于耳。據介紹,現在該部門已經有1000多人投入到4艘8800箱集裝箱船的分段加工作業中,是整個廠區用工量最多的部門。在現場記者看到有大大小小的近百只分段正在被焊接和打磨。
離制造工程部一路之隔的4號碼頭,金海重工建造的第2艘32萬噸原油輪正在加緊舾裝作業,數百名工人正在巨輪上進行各種設備的安裝調試,確保4月底試航節點的完成。
金海紅火了,小島熱鬧了
在金海重工生產如火如荼的情況下,企業的用工人數也大幅攀升,廠區工人的增加也帶動了周邊經濟的蓬勃發展。
7點多正是金海重工員工的上班時間,在通往廠區的道路上,一路人頭攢動、車流如織。
“今年最大的感覺是島上人多了、車也多了”,看著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這里開了5年出租車的老楊說。之前他一天也拉不了幾趟活,純屬“賺吆喝”,F在就不同了,特別是今年過完年之后,大批外來務工人員來金海重工工作,讓他的生意好了不少。不過最近有一件事,讓他比較憂心,因為生意勢頭看好,出租車也越來越多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人多了消費也就旺了。據了解,不僅是鎮上的出租車行當,年后2家新的電瓶車賣場開門營業;鎮上最大的超市“臺客隆”也裝修一新等待著賺錢的時機;新開的3家飯館也進入了最后的裝修階段,之前的“東北餃子館”,現在改名“哈爾濱菜館”準備再賺一筆。特別是在金海重工的宿舍區附近,之前還比較零散的幾家賣早點、蔬果的攤點,過完年后增加了超過一半的攤位,每逢上下班時間這里也成了長涂島最熱鬧和最擁堵的地方。
據悉,截至3月25日,已有近8000名勞務工在金海重工工作,相比2014年底新增超過1600人,整個金海重工在司人數接近1萬人。
在航運市場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有的船企要么收縮規模,保存薪火,有的要么出售業務,另覓發展。金海重工肩負社會責任,帶領上萬名金海人選擇了轉型升級這條充滿艱辛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