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市場低迷,私募基金或首批撤退
據悉,隨著海工市場持續低迷,私募基金將成為首批撤出這一領域的公司。受此影響,一些由私募基金支持而進入市場的深水運營商可能成為低迷中最容易受到打擊的公司。
海工市場正在密切關注私募基金。這些私募基金在市場繁榮時期曾為數家新的深水承包商提供資金,然而,目前市場逐漸衰退,私募基金可能也將成為首批撤出市場的公司之一。
有經紀商指出,確實有數家私募基金在此前的上升周期中涌入市場,近期Reef Subsea等運營商的破產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意識到,這些由私募基金支持的公司在市場低迷時期極易受到不利影響;私募基金也不會靜待市場好轉,一旦發現市場持續低迷,這些公司就會選擇直接撤出。
海工市場許多新公司都從私募基金獲得資金支持,其中包括Harkand(由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提供資金)、Ceona(由Goldman Sachs提供資金)、Ocean Installer(由Hitec-Vision提供資金)以及Cecon和IES Energy Marine(均由(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提供資金)。同時,DOF Subsea等相對資歷較深的公司也與私募基金合作。
深水領域一直以極高的準入門檻著稱。這一領域對運營商的專有技術和工程要求很高,此外,運營商還需要支付大量成本,先進的深水船舶每艘價格高達數億美元。在深水市場繁榮時,私募基金幫助更多新公司涌入市場,為其提供足夠的資金。
然而,即使是在當時深水市場前景展望遠比現今更加繁榮時,大量新的深水承包商進入市場也曾引起擔憂,市場是否有足夠空間容納這么多新公司。此后深水市場在短期內經歷巨大轉折。盡管今年市場活動依然較高,但2016年之后市場將更加疲軟;由于深水合同通常有較長的提前期,因此石油公司削減成本的措施可能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影響到這一市場。
而隨著海工行業持續低迷、油氣價格回升遙遙無期,海工銀行也同樣開始面臨巨大壓力。沙特阿美、巴西國油、墨西哥國油等石油巨頭紛紛開始調低日租金、撤銷現有租約,受此影響,投資于海上油氣行業的金融機構開始經歷重重壓力。
德國交通信貸銀行(DVB)指出,從銀行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公司正面臨危機。深水及物探公司最先受到海工市場低迷的影響,之后市場低迷逐漸蔓延波及至供應船船東,而現在連鉆井承包商也受到沉重打擊。
海工市場的低迷從2013年末開始,盡管當時海工開發吸引了大量投資,但勘探開發公司已經在逐漸削減資本開支。過去9個月來,美國頁巖氣產量的增加推動了油價的暴跌,這也加速了海工市場的低迷走向。
目前,金融機構并不認為海工市場將迅速回升,它們預計這樣的低迷狀況還將持續18至24個月。雖然如此,銀行家依然對海工市場長期前景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