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小雷:造船業“危中有機”
2015-01-05 17:08:27
來源:tradewinds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03 年,梁小雷入主浙江的一家前國營船廠和江蘇的一家倒閉公司以創建太平洋造船集團(SSG),并因此成為當年的新聞人物。
由于既沒有航運業也沒有造船業的背景,因此他進入這個行業在當時引起的反應不一。然而,通過將這兩家公司改造成為一流的造船廠,這位思維敏捷的商人向世人證明,不一定非要有運營船廠的經驗才能成功。
如今,他的大洋船廠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最近還完成了第兩百艘船的交付。這是一艘海底船,是法國海工巨頭Bourbon 所訂 GPA 系列中的第七艘。它由美國公司 GuidoPerla & Associates(GPA)設計,今后將專門用于檢查、維護和維修(IMR)工作。
趕超新加坡
Bourbon 的項目經理 Arnaud Rampal 稱,GPA696 船是最復雜的海工支持船(OSV)之一,即使對于在海工建造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新加坡而言,要把它造好也不容易。
大洋造船地處江蘇省,是太平洋造船旗下的兩大船廠之一。它的前身為江揚造船廠,后因倒閉被梁于 2003 年以1.38 億人民幣(約合 225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從那時起到現在,該船廠總共已建成 142 艘散貨船、44 艘海工支持船、10 艘集裝箱船和 4 艘 LPG 運輸船,合計 890 萬載重噸。
回憶起自己剛進入造船業的時候,梁稱當時許多同行都警告他不要將錢投入這個行業,但是他認為,造船業需要能夠打破常規并擁有創造性思維的人。
他說,盡管目前行業處于低迷時期,但他相信烏云背后還是有曙光存在。
“在每個風險當中,都蘊藏著機遇,” 梁提醒稱。據悉他不僅通曉法語、英語和中文,還能講日語甚至一點拉丁語。
他表示市場在蹣跚前行的同時,能夠創造出改革的機會,并催生創新理念和服務。
“現在是船廠提升產品質量和加強管理體系的最佳時機,”梁指出。“就拿我們的 Crown 系列[散貨船]而言,它們挺受歡迎,并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好評,但我認為船舶性能仍有可提升的空間。”
此前,梁已將中遠太平洋前執行董事王興如,和熔盛重工前首席運營官欒曉明等業內專家將才納入麾下,以幫助他進一步拓展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