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海事局完成選船系統再調整
自5月初船旗國監督選船新機制試運行以來,各分支局認真施行,部分基層在精準執法的理念方面摸索出了成功經驗,取得顯著效果。同時,“中國海事”、“CHINAPSC”和“上海海事”等官方微信相繼進行了報道,該機制在直屬海事系統內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上海海事局船舶監督處通過借鑒港口國監督分層管理的理念,不斷完善中國籍船舶選船機制的設計。試運行期間,每日觀察系統運行情況和基層執行情況。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試運行期間,系統每日顯示局轄區處于靜止狀態的船舶風險屬性由高到低的數據分布基本在30%、60%和10%左右波動。高風險船舶占比達三成正好是三檔風險屬性的均分位置,也拉不開與標準風險的差距。
針對這個情況,經思考和研究,局船舶監督處決定將定量計算的高風險船舶的總分計算標準由6分提高至8分,并利用周末大部分執法人員休息期間完成了相關的系統調整。通過這一消“谷”填“峰”的改變,船舶風險屬性由高到低的數據分布在20%、70%和10%左右波動,實現了原風險屬性“紡錘形”模型的設計思路,有利于基層實施對船舶的分層監管,提升監管效率。
下一步,局船舶監督處將在保持持續跟蹤和完善的基礎上,切實發揮計算機軟件的信息化優勢,不斷分析系統現有船舶現場監督數據中出現的異,F象,并做出相應調整,為局現場執法實現船舶的“精確識別、精確派工和精確監管”的精準執法夯實基礎。
標簽: 海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