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航運保險指數的理念與思考
2016-10-11 16:48:28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上海航運交易所前期課題研究和指數規劃的基礎上,9月26日,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發布上海航運保險指數,在全球航運保險專業指數領域進行了首次探索。
9月26日,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發布上海航運保險指數(上海航保指數),在全球航運保險專業指數領域進行了首次探索,這也是上海自貿試驗區保險制度創新的重大成果。
上海航保指數是上海保監局根據去年10月聯合印發的上海自貿試驗區“金改40條”中關于“研究推出航運保險指數”的要求,指導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牽頭組織會員單位自主研究開發的航運保險專業指數。
上海航保指數發布
上海航保指數是綜合反映中國航運保險業經營情況和風險狀況的多層次指數體系,由“一數、三線、一表”構成(見圖)。
“一數”是指航運保險綜合指數,即航運保險綜合費率與純風險損失率差值的季度移動平均時間序列,通過幾何加權平均方法綜合船舶險、貨運險和船建險等業務。該指數可以整體反映航運保險企業保額的經濟增加值變化趨勢。
“三線”是指行業曲線、國際市場參照曲線及國民經濟參照曲線,其中行業曲線區分船舶險、貨運險和船建險,反映單一險中及其細分領域的價格變化趨勢。船舶險按照航區、船型、船齡、噸位進行細分,貨運險按照國內進出口、海陸聯運運輸方式進行細分。國際市場參照曲線主要反映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航運保險規模的比較關系。國民經濟參照曲線主要反映航運保險服務實體經濟提供風險保障的貢獻,分為進出口覆蓋比例和“一帶一路”支持力度兩個方面。
“一表”是指風險損失表,具體由純風險損失表和風險損失指數組成,通過航運保險主要險種的保額、保費、賠款等數據綜合反映行業純風險損失率情況。風險損失指數按照賠付率隨時間推移的情況產生,其中船舶險根據航區、船型、船齡、出險原因進行細分,貨運險根據運輸方式進行細分。
上海航保指數共分運輸方式、船型等24個不同維度,統計各維度下各個分類的保費、保額等共計214個細項,結合38個統計時點,匯總條目達8560條。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上海航保指數完成了從“基礎數據”到“大數據”的轉變;A數據中與保險相關的數據來源于10年來中國航運保險市場主要經營主體的貨運險、船舶險的保單和賠案的業務數據,數據量達到5600萬余單,統計主體的船舶險保費和貨運險保費分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5%和70%,具有充分的市場代表性。
多維態數字化理念
上海航保指數是根據航運保險的保單內容統計出相應數值,并進行指數化的一項系統性工作。這項系統性工作存在諸多難點,比如行業的共識、開放性的心態、有效的數據整合口徑及數據的高效處理等等。
但是隱含在上海航保指數背后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一種多維態數字化理念在實體行業中的應用。多維態數字化理念在實體行業的應用不僅能夠將實體行業信息進行充分量化,更能夠實現對實體行業的經營管理、技術革新、金融贖償和信息化數字交流。
航運業作為典型的實體行業,其數據經過多維態數字化過程后,可大大增強數據的條理性和豐富性,也將數字傳導的內容變得尤為豐富,后期甚至能夠將大量數字信息進行矩陣化的數學計算和推導,為之后的業務分析與決策、技術革新、風險管控、金融贖償均提供量化基礎。
具體來看,上海航保指數由一個總匯指數(上海航保綜合指數)下的六個分級指數(船舶險行業指數、船建險行業指數、貨運險行業指數、船舶險風險指數、船建險風險指數、貨運險風險指數)及18個次級指數(相關衍生指數)構成。
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上海航保指數不僅是一個單一數值,更是一個包含諸多數據信息的數據格式。在數據傳輸中,表面上僅傳輸了航運保險綜合指數,但實際上包含了示意圖所示的所有結構類型和數據信息。
數據挖掘載體與方法
上海航保指數通過集中行業大數據,全面量化反映中國航運保險業的歷史經營情況和實際風險水平,為保險機構全面客觀認識航運保險經營風險、理性決定承保條件和科學厘定費率提供決策支持。同時有利于保險機構優化航運保險再保險策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擴大自留規模,更好地支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承保資源。上海航保指數是推動保險業提高自身風險管理和定價能力的一項重要探索,將夯實航運保險業的發展基礎。
在大數據時代,大量的數據信息將被采集和匯總,但是如何構建負載主體才是真正進行大數據挖掘的核心問題。數據收集只是大數據挖掘的基礎,數據挖掘的載體與方法才是核心。
在實際分析中,上海航保綜合指數可以展開出6個二級指標和18個次級衍生指標,這6個二級指標和18個次級衍生指標可以根據分析和數據處理的不同,進行屬性組合或者矩陣演算,從而實現多維態的信息挖掘和經營決策。當然,在數據的傳輸和錄入過程中,25個不同層級的指標也會被全部壓入到各個不同數據格式的相應位置,從而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具體表現為數據挖掘的組合性分析和經營決策及矩陣模型的運算。
數據挖掘組合性分析和經營決策
指數中的不同構造層之間可以進行組合分析,從而得到中國實際運營滾裝船存量與在建滾裝船之間的供需關系分析,通過往年分析回顧及設定相關警戒值,充分管控船舶建造行業的市場滯后性風險。
又如指數中的類FOB和類CIF,就是將在中國投保的進口和出口保單保額總量與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總額進行組合分析的結果。該指數能夠反映中國在進出口貿易中保險及訂艙的流失情況,深層次反映中國在國際進出口貿易中的定價能力。如果再結合其他貨物類型變化指標就可以進一步得出中國產業利潤結構變化迫使企業爭奪國際定價權的具體情況。
矩陣模型運算
大量的基礎數據信息通過多維態結構被分類傳遞后,再根據相關分析需求重構為組合分析信息,并最終形成決策信息。
指數所采用的多維態數字化結構可以將同類指標構建成諸多相應的矩陣,而諸多細分的行業指數則可以構成一個方形矩陣,能夠采用數學分析方法進行理化計算。其最終理化計算結果能夠很好地輔助企業做出正確決策并充分與金融業對接,從而避免資源浪費,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
讓實體行業重獲資本青睞
上海航保指數是中國保險業在航運領域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此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推出的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一系列航運指數日益得到國內外航運界的關注與認可,但是在航運金融領域還缺乏相應指數工具。保險業作為航運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制和發布航運保險指數可以進一步豐富航運市場指數體系,從而在國內外航運界充分體現保險業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
如果深入到互聯網行業內部,不難發現互聯網行業迫切需要“互聯網+”。因為僅僅發展互聯網,進行資源匹配和整合,并不能真正實現技術革命。因此,上海航保指數就是要嘗試從金融業的數據需求著手,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概念,構建多維態數字化構造,結合航運業實際,教會實體行業將自身信息規整為可量化、具有組合輕資產性、風險可控的金融新客體,從而重獲資本的青睞。
固然,這條道路異常艱難,但是作為促進社會生產力革命的重要舉措,實體行業的學習進程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