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散貨航運市場年中展望前景樂觀
2017-08-16 08:55:39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勞氏日報發布文章對干散貨航運市場前景進行了年中展望,文章指出,隨著Samarco業務的中斷以及中國對煤炭進口限制,干散貨航運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需求前景樂觀。
今年前7個月,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平均為965點,同比上漲86.3%;海峽型船舶平均日收益上漲120.8%,至11,097美元,巴拿馬型船舶上漲99.4%,至8,630美元,超靈便型船舶上漲66%,至8,487美元,靈便型船舶上漲62.3%,報6,963美元。
但這種費率水平仍不能使船東獲取凈收益。隨著冬季需求高峰期的到來,收益年均水平很可能會高于目前的水平。但仍幾乎沒有人能夠通過船舶運營來實現盈利。市場上仍有太多的船舶。盡管需求持續增長,但只要存在供應過剩,承租人就不需要支付更多的租金。
船隊規模
由于新造船訂單數量有限,訂單總量一直在減少,但今年投入運營的新造船噸位數量仍然很大。運費從2016年的歷史低位呈現出的小幅反彈表明,目前大多數船東的收入高于運營成本——但這一結果的副作用是拆船活動放緩。
國際海事組織(IMO)決定將《壓載水管理公約》對部分船舶生效日期推遲至2019年,將進一步沖淡船東拆除老舊運力的動力。
今年,20萬DWT或更大規模的船舶貨運量將增長10.5%,在2015年增長了5.3%,超過了較小規模的船舶。這些超大型散貨船的設計是為了運輸煤炭或鐵礦石,這意味著Capsize型船正遭受著巨大變革。
另一方面,6萬DWT~10萬DWT規模船舶的產能也在迅速擴張,中等規模的船舶已經能夠從強勁的煤炭和谷物貿易獲益。
中國因素
在需求方面,對于散貨船東來說呈現出了更樂觀的跡象?死松硎,今年船舶的整體需求增長預計將得益于鐵礦石和煤炭海運貿易的健康擴張步伐。而究其原因,這依舊是源于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干散貨貿易國中國。
中國的鋼鐵礦石進口
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似乎已經消失殆盡。官方數據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再次加快。根據國際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由于建筑行業正在蓬勃發展,部分由于經濟刺激措施,今年的1月至6月,中國的粗鋼產量同比增長4.6%。
這導致了中國對鐵礦石的強勁需求。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高級分析師Vishal Thiruvedula表示,中國鋼鐵制造商正從海外供應商那里使用更優質的鐵礦石,因為中國正在減少國內的低品質產品。
中國的煤炭進口
在樂觀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最大的擔憂可能是巴西淡水河谷未能提高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因為它關閉了其Samarco的業務,盡管其S11D項目已經啟動并正在運行。但這對貿易量的需求來說是負面的。
煤炭進口方面,中國對煉焦煤的需求得益于鋼鐵廠,中國對動力煤的需求得益于國內電力需求的擴大,外加由于環境問題導致的國內生產下降,均導致了中國煤炭進口的增加。
預測中國的進口
不過,貨物進口量僅占中國總需求的一小部分。根據中國政府的政策——自7月1日起,禁止省級政府批準的二類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該政策可能將導致中國的煤炭進口量出現大幅波動。這對一些船東來說很可怕,盡管實際的市場影響尚未顯現。
然而,市場參與者或許可以給自己一些鼓勵,盡管憂慮尚存,但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