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出席中國國際海事會展開幕式
工信部消息,12月4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在上海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出席開幕式并在高級海事論壇做了主旨演講。
羅文指出,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國。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船舶工業經受住了國際船市近10年的持續調整,國際市場份額穩居前列,高端產品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參與國際事務能力顯著提升,世界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當前中國船舶工業進入了提質增效升級的戰略機遇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船舶工業創新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海洋資源開發從近岸走向深海為船舶工業轉型發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為船舶工業加速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
羅文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提升中國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我們要以建設制造強國和海洋強國為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促進船舶工業提質增效升級。一要強化創新驅動,提高科技創新引領力;二要主攻智能制造,發展先進高效制造模式;三要推動質量變革,打造中國船舶制造知名品牌;四要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船舶工業邁上中高端;五要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提高船舶工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羅文在中國國際海事展期間表示,國內造船企業集中度正逐步提高,訂單在向勢企業集中。
羅文表示,中國船舶工業經受住了國際船市近十年的持續調整,國際市場份額穩居前列。近年來,中國的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占國際市場份額基本保持在40%以上,海洋重工裝備進入世界第一方陣,世界造船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他表示,國內造船企業集中度正逐步提高,訂單在向優勢企業集中。2016年,前十家造船企業完工量占比為56.9%,2011年為47%;2016年,前十家造船企業新增訂單占比74.7%,較2011年提高25.7%。
會展期間,羅文參加了巡館活動,出席見證了中國智能船舶創新聯盟成立、首艘智能船交付、極地油船船型發布、智慧航運開啟、數值水池上線啟動等儀式以及香港特區館、丹麥館開館儀式,并在大學生創客展區與高校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