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級社亮相第28屆漢堡海事展
2018-09-06 09:05:00
來源:中國船級社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第28屆德國漢堡海事展(SMM)于2018年9月4日隆重舉辦,中國船級社(CCS)由孫峰副總裁帶隊參加此次展會。 圍繞“安全、環保、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的宗旨,CCS展示了最新的發展成就和技術成果,重點關注智能技術、綠色技術等熱點。展臺吸引了來自航運、造船、船用配套產品廠商等各界中外客人蒞臨展臺,CCS專家在現場與新老朋友交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董事長雷凡培也蒞臨了CCS展臺,進行參觀交流。
SMM同期舉辦多個論壇,是業界交流新技術,探討新發展的重要平臺,在今年的未來峰會上,CCS上海規范所智能船舶專家孫武代表CCS做了題為“自主航運的立法及責任問題”的演講,引起與會代表廣泛興趣,并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展會期間,CCS還在展臺舉辦了發布交流會,發布了中國船級社《自主貨物運輸船舶指南》,本指南對自主貨物運輸船舶的構造、船舶各系統的目標、功能要求、實現功能的要求、檢驗與要求等進行了規定,旨為自主貨物運輸船舶的設計和建造提供依據,促進自主船舶的實驗和發展。
交流會上CCS專家還介紹智能技術研究、LNG應用和新能源動力等專項新技術成果。
智能技術
隨著智能船舶概念的興起以及智能船舶技術的日益發展,船舶智能化已經成為全球航運的大勢所趨。
CCS在船舶智能化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于2015年發布了全球首部《智能船舶規范》,編寫了《智能集成平臺檢驗指南》、《船舶智能機艙檢驗指南》、《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檢驗指南》、《船舶網絡系統要求及安全評估指南》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分別從船舶數據感知、分析、評估、診斷、預測、決策支持、自主響應實施等方面對不同的智能規范提出了相應要求。目前已有13500\14500\1900021000TEU等集裝箱船、30萬噸VLCC、40萬噸VLOC、極地科考船等新造船項目申請我社智能船舶附加標志。
近年來,自主船舶成為了航運的熱點,IMO于2017年召開的98屆海安會上同意對水面自主船舶開展法規范圍梳理工作,于2019年5月召開的99屆海安會上,制定了水面自主船舶的法律范圍梳理的框架文件,正式啟動了自主船的立法工作。CCS于2017年初開展自主散貨船的風險評估,并結合風險評估,識別了自主貨船的主要系統的目標及功能要求,并按照目標型標準(GBS)方法制定《自主貨物運輸船指南》。2018年,CCS結合IMO99次海安會確定的自主程度3:遙控無船員船舶,以及自主程度4:完全自主船舶對CCS《自主貨物運輸船指南》進行了修改完善,并于2018年漢堡海事展正式發布,于2018年10月1日生效。
在船舶檢驗方面,CCS開展了研發工作。通過無人機的近距離圖像拍攝,自動或人工控制無人機掃描船體結構,借助圖像識別技術實現缺陷篩選,作為驗船師對不易到達的船體結構部位進行檢驗的一種替代或補充措施,以提高檢驗安全性。
在船舶自主技術方面開展深入研究的同時,加強了與業界的合作,建立了無人貨物運輸船聯盟、無人船技術與系統聯合重點實驗室。
與業界合作建立的無人船海上測試場為亞洲首個無人船海上測試場。
LNG技術
CCS以LNG水上價值鏈為研究對象,基于風險研發理念和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發平臺,建立了全面覆蓋,有機協調的目標型技術標準體系,實現了服務能力從僅提供船舶檢驗入級服務向全面提供解決方案的飛躍,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進程中不斷彰顯標準引領和技術支撐作用。
近年來,在為客戶提供LNG生產、儲運、運輸、分銷和利用等環節全方位技術服務基礎上,CCS不斷拓寬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能力,重點開展了LNG罐箱水陸聯運相關技術和解決方案研究,聯合業界實施了全球首例LNG罐箱跨洋運輸試驗,基于試驗結果開發了罐箱維持時間預報系統,制訂了相關技術要求,為早日實現罐箱安全、批量運輸提供了堅強支撐。
新能源應用
在新能源應用方面,對鋰電池、太陽能光伏、燃料電池等方面研究成果和技術服務進行了宣介;阡囯姵厝紵龣C理和船上應用環境條件,CCS開展了電池艙火災風險分析、鋰電池燃燒試驗和滅火劑效果試驗研究,結合太陽能光伏在船上應用技術,將相關研究結論納入了《太陽能光伏系統及磷酸鐵鋰電池系統檢驗指南》。同時,CCS開展了氫燃料儲存、供應及燃料電池應用安全研究,發布了《船舶應用替代燃料指南》,根據船舶使用燃料電池的供電范圍,可授予FC-FULL、FC-POWER 1、FC-POWER 2三種不同附加標志,為船舶應用不同形式新能源和使用范圍提供了全方位技術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