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祖遠:中美海運貿易影響幾何
2018-11-30 08:52:20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中美海運貿易目前處于合理增長的態勢,受影響的海運貿易量在整體海運貿易中比重不高,但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的背景下,或將對中美企業界未來的合同簽訂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們對這個影響應該有一個科學的思考。”
在由上海航運交易所主辦的“2018年上海航運交易論壇”上,國際海事組織海事大使、原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在發言時說道。
徐祖遠透露,目前,中美海運貿易處于合理增長的態勢。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占全球出口商品總額和進口總額的0.7%和2.8%,中美海運貿易量只占全球海運貿易量的2%,受影響的海運貿易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低于2%,其中集裝箱干散貨、石油、液化氣四大貨種的貿易量分別占5%、3.7%、0.3%和1.3%,比重均偏低。
從航運貿易的數據情況來看,目前中美貿易的發展還沒有因為中美貿易摩擦產生極大的振蕩,進出口貿易額對中國來說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前三季度貿易額同比增長12.1%。對美出口總額也達到了348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而美國進口額也達到1230億美元,同比增長9.4%,“還是非?捎^的。”徐祖遠表示。
不過,徐祖遠認為,還是要承認中美貿易摩擦將打破現有的貿易格局。中美貿易的持續摩擦,或將對中美企業界未來的合同簽訂產生不利的影響,“中美之間的貨量運輸保持一定的水準,但總體下降的趨勢還是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相關的影響,部分航運企業對航線運力網絡進行了優化,美西美東線總體艙位供給有所收縮,并增加了區域內航線的運力布局。
面對復雜的形勢,徐祖遠認為中國航運需要更加國際化,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布局第三國之間的運輸,另一方面高端航運服務業要有中國的“智造”。“國際航運中心倫敦、新加坡無不是以高端航運服務業組成,包括航運保險、航運衍生品、海事司法等上海建成國際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就要參與國際航運規則,如在航運運價指數和衍生品交易方面,上海航運交易所逐步建立的上海航運指數品牌,就是對我們未來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是一個信號。”
在本次論壇上就發布了由航交所研發的《中國(上海)進口貿易海運指數》,以2017年1月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點,包括1個綜合指數和全球六大洲(南美洲,北美洲分開)、“一帶一路”區域等7個分類指數,涉及75個國家和地區全球600余個港口,以及時反映我國進口貿易貨量增減狀況。
指數顯示,目前我國從美國進口貿易受到一定影響。北美東、北美西指數從2018年二季度后開始出現明顯下滑。2018年10月,北美東、北美西指數分別下跌至79.94點和52.88點,而2017年年底指數還在120點附近的高位。
與此同時,我國在積極尋求從美國進口商品的替代國家,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國家和區域的指數出現明顯提升。2018年前三季度,巴西、阿根廷、俄羅斯遠東指數均值分別為151.19點、134.13點和146.50點,同比分別增長2.8%、2.1%和15.2%。
此外,為國內金屬礦石和糧食運輸市場提供引領和指導作用的中國沿海金屬礦石運價指數(CBOFI)和中國沿海糧食運價指數(CBGFI)也于論壇當日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