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e Sea,無人船發展的引領者
One Sea生態系統負責人Päivi Haikkola
One Sea生態系統負責人Päivi Haikkola日前指出,如果要證明無人自動航行的適航性,至關重要的是要共同考慮技術標準和航運規則。
在2019年新年交替之際,芬蘭水域進行了一系列船舶海試,顯示了船舶行業一些領先的船舶技術公司在將無人自動航行抽象化概念轉化成商用現實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盡管非常公開,但這些海試涉及的都是一些專利技術。其中,瓦錫蘭和羅爾斯羅伊斯展示了遠程船舶控制和自動化運營,沒有任何的人力干預操作。在導航定位方案和基于傳感器技術的近距離操舵方面,這些公司都提供了替代方案。
雖然海試都有特定的制造商,但參與這些突破性海試的都是One Sea的成員。這個“無人自動航行海上運輸生態系統”旨在幫助實現海上交通的連接和數字化,真正提高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One Sea成立于2016年,由創新的加速器DIMECC(數字化、因特網、材料與工程聯合創建)主導,吸引了海事技術和ICT先鋒和船東、港口、安全組織(包括EMSA)、船級社和科研機構的參與。不久前,芬蘭Shipbrokers也加入了該聯盟,使One Sea的成員單位達到了超過40家公司。
One Sea獲得了芬蘭創新基金的資助。該基金曾資助了早期的先進無人自動水上應用(AAWA)研究,從2018年開始還資助了DIMECC項目中的競爭前海事研究。然而,One Sea的活動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芬蘭立法機構已經授權DIMECC管理的芬蘭西海岸Jaakonmeri海上測試區作為全球首個開放區域,可以進行所有的無人自動海事交通測試、船舶測試或者相關的技術測試。
作為聯合思考的一部分,芬蘭關于船員和船舶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規,允許最低限度的配備一些人力和監管人員。
Päivi Haikkola稱,如果要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船舶無人自動航行技術的真正潛力,有2個重大的障礙必須克服。這2個障礙都與標準化有關,這意味著任何無人自動航行船的參與者都必須將商業中立納入其屬性中。“One Sea生態系統設想在2025年之前實現無人自動的海上交通,并且有強大的動力實現更強大的船岸連接和數字化。但是,僅憑一個組織是無法實現全部目標的,為了共同的目標,不同的系統之間都可以相互交流,比如船東也可以自由選擇技術提供商。我們相信,船東和技術公司都可以通過標準化這個接口,當然這也需要提供產品的公司的認可。”
Haikkola補充說,為了使無人自動船能夠跨越國際水域運營,船舶行業的標準化還需要一個法規框架來支持,而這通常只能通過國際海事組織來實現。“擁有國際規則對商業案例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非常關注IMO的流程,并且通過船旗國參與其中。很高興看到IMO已經采取了措施盡快解決這一問題。從One Sea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有必要讓IMO充分了解快速變化領域的技術和進展。”
在技術仍在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制定海事規則在過去已被證明是航運業面臨的挑戰,這就是為什么Haikkola一再強調,監管機構和技術人員之間需要保持渠道暢通。
“我對船旗國和船級社在發展無人自動航行思想方面所作的努力印象深刻,但真正推動變革的動力是來自于參與的供應商和船東的實際試點項目,”她說。“無人自動航行要求每個人都具備新的技能,包括監管者和審批人員”。
憑借迄今為止無與倫比的經驗,One Sea致力于促進行業聯盟,通過國際合作推動無人自動航行,而不是創建一個受競爭議程和商業敏感性阻礙的談判場所。Haikkola指出,“我們的生態系統向所有行業合作伙伴開放,來自整個船舶領域的組織將發揮重要作用并貢獻不同的能力。”
世界海事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40年,無人自動航行的船舶將占全球航運業的11-17%。但在此期間的交通增長將在實際上為船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然而,WMU稱,在海上的各種角色將發生變化,船員將承擔更多的支援作用,而且今天在海上從事的一些任務將轉移到岸上。
最近,One Sea發起了一項新的研究計劃,涵蓋遙控海上船舶的駕駛。芬蘭立法機構將在2019年形成一個框架,允許在受公共許可證約束指定的海域內進行遠程船舶導航和控制。
Haikkola說,“我們相信,無人自動航行將改善船員的工作環境,一些船上做的工作將轉到岸基進行,只需關注一些特定區域,而且,和今天所有其他領域一樣,需要提高IT技能。”
Haikkola最后指出,“在現階段,不同技術正在被應用,很難說未來會是什么樣子。不過,確實有些領域可能會更早采用無人自動航行,比如短途海運、供應船、公路渡船之類,拖船也有興趣,客船可能只對部分技術感興趣,例如態勢感知輔助設備。事情進展足夠快,可以預見,下一步,One Sea的合作伙伴公司將接獲無人自動或者遠程控制船的訂單,可能是新造船也可能是改裝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