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航國際控股擬向招商局售中航船舶73.87%股權
8月28日,中航國際控股發布公告,招商局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招商工投作為要約人及該公司作為受約人訂立執行協議,據此,招商工投同意受制于先決條件的達成,按要約價每股目標股份0.15新加坡元作出收購要約,以現金代價31,642,105.35新加坡元(可上調)向該公司收購目標股份(即210,947,369股中航船舶股份,占中航船舶已發行股份總數約73.87%)。簽訂執行協議后,該公司須于一個營業日內向招商工投提供不可撤回承諾,以承諾有條件接納招商工投將作出的收購要約。因此,轉讓目標股份的總代價為3164.21萬新加坡元(相當于約1.62億元人民幣)。
根據執行協議,招商工投承諾就中航集團公司擔保而言,其須于中航船舶出售事項完成且彼已成為中航船舶控股股東后六個月內向公司擔保受益人提供由招商工投或其集團成員公司作出的公司擔保,以取代中航集團公司擔保,并促使完全免除及解除所有中航集團公司擔保。因此,根據上市規則第14章,于中航船舶出售事項完成后至中航集團公司擔保免除及解除前的期間,持續提供中航集團公司擔保將構成集團向第三方提供的財政資助。
中航船舶為于新加坡注冊成立的有限公司,其股份于新交所的凱利板上市。其主要從事造船項目管理及諮詢、設計及工程以及船舶貿易。于公告日期,公司擁有210,947,369股中航船舶股份(占中航船舶已發行股份約73.87%),而中航船舶則作為公司的附屬公司入賬。
公告表示,近年,集團緊緊圍繞“改革重建、聚焦突破、價值增長”的戰略。集團一直專注于高科技電子產品、零售及消費品、國際工程和貿易物流的主要業務,并先后處置其房地產開發業務等虧損的非主要業務。
經考慮相關專業機構發布的船舶工業研究報告,董事會認為:在國際摩擦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下,全球對新船舶的需求量急劇下降。雖然中國造船完工產量繼續增長,但新造船訂單及手頭造船訂單數量同比下降。由于船舶行業資金需求量大且企業經營狀況不理想,船舶行業公司難以從銀行及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造成了“融資難”的問題長期存在。因此,造船業的穩健發展將在短期內繼續面臨巨大挑戰。
因此,董事會決定逐步退出船舶業務。由于集團威海船廠長期錄得虧損及投資龐大,故此公司現已積極處理威海船廠出售事項。由于中航船舶主要從事造船和設計業務,故可為威海船廠的造船業務提供船舶設計服務。目前,威海船廠主要制造Ro-Pax型的船舶,目前威海船廠擁有的該型號船舶均由中航船舶設計。由于中航船舶及威海船廠均為集團的成員公司,故互相有更好的理解及保持高度默契,可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共同發展。然而,于威海船廠出售事項完成后,威海船廠的戰略定位及業務發展方向將由威海船廠出售事項的買方招商海工投資厘定。因此,中航船舶及威海船廠將無法再發揮協同效應,而公司繼續持有中航船舶的股權將偏離其“聚焦主業”的戰略目標。因此,出售中航船舶將更能促成集團整合資源發展主要業務的戰略,進一步改善其業務表現及投資回報。
中航船舶出售事項完成后,集團的船舶業務分部將進一步縮減規模,預計將分別占集團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總資產、除稅前溢利及收入的0.23%、0.28%及0.01%。公司將逐步退出船舶業務,并將根據未來市場狀況決定其余下船舶業務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