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屆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開幕
10月29日,第十四屆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開幕。本屆展會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船東協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主辦。開幕式上,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二司副司長徐春榮,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孫偉致辭。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李國安、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路通、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梁巖峰、中國船級社副總裁孫峰等出席開幕式并參觀了主要展區。
郭大成在致辭中指出,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船舶行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船舶行業通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生產經營基本平穩。尤其是第十四屆大連海事展能如期開幕,向全球海事界彰顯了中國船舶工業戰勝一切艱難困阻的信心和決心。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中國船舶工業向上發展的趨勢不會變,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也必將為全球海事界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通過海事展,展示行業取得的發展成就,展望未來新的發展方向,探討未來合作契機,共同應對未來的挑戰,助力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再上新臺階,顯得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徐春榮指出,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全球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國際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船舶工業發展也面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我們要緊緊圍繞創新驅動戰略和海洋強國戰略目標,構建新發展格局建立雙循環的要求,加快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一要堅持戰略引領。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步伐,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加強統籌規劃和協同發展,提高船舶工業及產業鏈穩定性和安全性,全面提升深遠海裝備供給保障能力。加強兩化融合,加快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融合應用,推動船舶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二要堅持創新驅動。始終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在認識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的科學探索和工程裝備等領域,謀劃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產業項目,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加快發展高技術船舶和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一批技術和產業創新平臺,培養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加快提升船舶工業科技創新力和產業競爭力。三要堅持開放合作。開發、利用、保護海洋需要各國加強合作,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們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強“引進來”的吸引力,聚集全球海事領域一流企業,培育一流科技創新基地,打造一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在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孫偉表示,大連海事展是自新冠疫情以來,中國船舶集團第一次統一組織參加的船舶海工類專題展會。本屆展會上,共有 44 家成員單位參展,以“綠色擔當、智能領航、創新自主”為展示主題,集中展示近年來船海領域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的自主化、全產業鏈系列產品和技術。包括代表我國奮力奪取全球造船工業皇冠上三顆明珠的“遼寧”號航母、LNG 船、大型郵輪;代表中國船舶集團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可節能 5%的硬翼風帆超大型油船(VLCC),國際首例半潛式全自動現代化三文魚養殖裝備挪威深海漁場,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 2”號,以及應對 2020 年國際海事組織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法規的船用脫硝脫硫系統等。中國船舶集團愿意與與海內外海事界的朋友們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不斷擴大合作范圍、深化合作機制、提升合作層次,攜手應對市場挑戰,共同推動全球海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始于1992年,逢雙年舉辦,以東北亞船舶產業為依托,充分發揮東北老工業基地船舶工業優勢,致力打造覆蓋海洋領域全產業鏈的高端展會平臺,推動國內外海事技術裝備交流合作。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已成為東北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海事會展盛會之一。
第十四屆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以“綠色 智能 融合”為主題,聚焦2020“限硫令”、新能源和綠色能源燃料等業界熱點和焦點,集中展示全產業鏈智能產品和研發成果,為國際海事界搭建全方位、多層次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展出規模1.8萬平方米,展位數量500余個,設立船舶與海工、船舶配套與技術、科技創新成果等展區,集中展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及配套、技術服務等全產業鏈智能產品和最新科研成果,為國際海事界搭建全方位、多層次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和平臺。
本屆展會的展覽范圍包括:船舶修造、船舶設計、海洋工程;動力系統、推進系統、輔機設備、甲板機械、救生安全;智能電子設備、導航系統、電氣系統;環保設備、新能源;船舶檢驗認證、船舶融資、航運保險。同期還將舉辦中國大連國際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論壇、2020海洋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國際船東高端發展論壇、中國造船總工程師論壇、國際脫硫技術研討會、海上風電發展研討會等一系列高端論壇活動。

本屆展會的展出形式首次推出了“云展會”“微信小程序”等線上工具,實現了現場與網絡、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雙卡雙待”新模式,展示形式更為多樣,供需對接更為精準,為企業和觀眾提供了更多的參展選擇,極大提升了參展的效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兩大集團公司領銜,中國船級社、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大連中車柴油機有限公司、廣州柴油機廠股份有限公司、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以及江蘇科技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海事院校積極參展。組委會通過大連海事展官方網站正式上線“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云展會-線上展廳”服務平臺,數十家國內外企業通過“云展會-線上展廳”,進行了信息發布和業務對接。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館這次特別設立專門的線上展示洽談區,協助無法到場的韓國企業與到會客商線上洽談,對接商機,推動海事行業的國際經貿交流。
聚焦綠色環保熱點話題和疫情影響下行業的發展方向,本屆海事展將組織舉辦多場專題論壇和學術會議,內容覆蓋造船、航運、海工裝備、修船、船舶配套等多個領域,邀請相關國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船級社、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企業,以及航運、港口、機務企業等專家和學者發表演講,共同探討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包括工信部裝備工業二司舉辦的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座談會,工信部船舶先進制造技術專家組舉辦的“《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0版)》宣貫會”,中國船協舉辦的“后疫情時代下的航運和船舶工業發展趨勢”專題論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舉辦的“2020海洋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中國船協、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舉辦的中國“綠色修船”論壇、全國“綠色修船”座談,遼寧省造船工程學會舉辦“第四屆船舶與海洋工程配套產業創新發展論壇”、首屆連滬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科技成果發布會,大連船舶機海務協會、遼寧省航海學會和組委會共同舉辦“開拓疫情影響下的航運發展新局面”研討會。
強化項目對接,拓寬船配產品對接市場需求的新渠道,也是本屆展會的重中之重。展會期間,遼寧省船東協會、大連船舶機海務協會還將特別舉辦船東(機務)與船舶制造及配套企業對接會,為展商和客商搭建一個商務洽淡、業務交流,以及增進友誼的平臺。水下智能裝備創新設計大賽搭建水下智能裝備產學研合作與交流平臺,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9所高校89支隊伍參賽,集中展示全國水下智能裝備創新設計大賽優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