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智慧航運衛星通信與綜合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
為推進“智慧航運、智能船舶”建設,實現航運業“數字化”轉型,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利用新一代高通量衛星技術,構建船岸一體通信網絡,打造了國家智慧航運衛星通信與綜合服務平臺,平臺于2019年12月24日上線試運行,域名地址為http://vsat.coscoshipping.com。
2018年10月15日,交通運輸通信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交信集團)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組建國家智慧航運衛星通信與綜合服務平臺,切實推動國家智慧航運與智能船舶發展,服務交通強國戰略。
10月18日,中遠海運集團所屬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與交通運輸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所屬交通運輸通信信息集團在交通運輸部北京國際移動衛星地面站簽署了關于組建國家智慧航運衛星通信與綜合服務平臺的合作協議。
據了解,作為航運大國,我國的遠洋船舶數量和運力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隨著傳統航運業競爭日益激烈,航運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成為我國航運企業提高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與智能化程度也成為我國由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轉變的關鍵。
交信集團是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所屬企業,作為基礎電信運營商,在海事衛星通信、交通寬帶應急通信等方面有著全球化運維的雄厚基礎和豐富經驗。中遠海運是全球最大的綜合航運核心企業,在碼頭、物流、航運金融、修造船等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體系。交信集團與中遠海運都承載著中國航運業發展的使命。
近年來,智慧航運、智能船舶等高新技術迅速成為航運業發展的新主題,而穩定可靠的衛星通信、實時準確的綜合服務是航運智慧化、船舶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保障。為此,雙方將投入優勢資源,通過成立實體公司共同打造國家智慧航運衛星通信與綜合服務平臺,帶動航運物流上下游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支撐智慧航運和智能船舶的發展。
國家智慧航運衛星通信與綜合服務平臺將充分運用衛星通信與大數據挖掘技術,以解決航運管理的“看不見、摸不著、管不到”等問題為導向,打造面向市場、服務全球、健康持續的衛星通信和綜合服務系統,為政府監管、企業運營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領域的服務,實現全球范圍的船岸信息安全可靠交互,實現對航運信息的綜合處理與服務,通過提升航運業信息化水平提高航運企業運營效率。
據悉,組建國家智慧航運衛星通信與綜合服務平臺(下稱“平臺”),是交通運輸部與上海市政府《關于深化上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2018—2020合作協議》明確提出的建設項目。據悉,平臺將充分運用衛星通信與大數據挖掘技術,以解決航運管理的“看不見、摸不著、管不到”等問題為導向,打造面向市場、服務全球、健康持續的衛星通信和綜合服務系統,為政府監管、企業運營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領域的服務。
平臺根據船舶航線分布特點,利用多家衛星服務商通信覆蓋范圍的互補性,以“一家為主,多家互補”的方式,與衛星服務商進行合作,實現船舶衛星通信網絡的統一管理和智能切換,構成覆蓋全球航線的衛星通信網絡,集中處理各類衛星通信業務,實現船舶衛星寬帶資源共享,降低船舶衛星通信成本,實時監控衛星通信網絡中的異常流量和安全漏洞,防止病毒感染和惡意攻擊,提高船舶衛星通信的信息安全。
平臺作用及優勢
1、布局“智能船舶”基礎建設
幫助航運企業解決船舶的全球船岸高速通信的瓶頸問題,為航行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船舶提供與公眾電信網、互聯網、企業專用網之間互聯互通的通信鏈路,為“智能船舶”提供低延時、低成本、小功耗、數據輕量化傳輸的船岸交互。
2、滿足航運企業安全管理需求
通過為航運企業提供統一的船舶衛星通信服務管理平臺,利用船舶動靜態信息,及時提供船舶定位信息,實現遠海船舶的可視化運營管理,保障企業對遠海船舶的安全管理需求,提高遠海船舶安全水平和運營效率,助力我國航運的安全、高效、高質量發展。
3、滿足船員的現代體驗需求
通過平臺建設,接入各類適合船員需求的應用體驗,滿足船員無線上網的需求,穩定船員情緒,提高工作效率,體現船員關懷。
4、滿足國家通信監管要求
依據國家通信及網絡安全相關要求,建設安全可控的遠海船舶通信網絡,確保通信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
5、加強通信產業鏈協同效應
通過平臺建設,推動相關資源集約化統籌管理、統一建設,帶動通導板塊在衛星通信導航業務領域的研發、產品及服務業務的提升。
6、降低衛星帶寬使用成本
平臺可集中處理各類衛星通信業務,實現帶寬資源、設備資源及管理資源的共享,提高衛星資源集約化使用,有效控制費用,降低航運企業衛星通信的單位成本。
平臺架構及功能
平臺采用分布式微服務架構建設,前端使用vue組件化構建模式,業務能力中臺分中心化獨立應用部署,底層硬件采用高性能的X86服務器和全閃存NAS存儲設備搭建,云資源服務采用Kubernetes高可用容器云平臺,利用grafana和prometheus等產品進行實時監控防護。
平臺主要功能包括:衛星服務商接入域、小站監控域、運行與控制域、業務支撐域、報表統計域、增值業務域等,可實現對海上衛星通信整體業務的“可管、可監、可控”。
可管”是指將設備、客戶、套餐、增值服務、賬單等資料、以及業務流程納入平臺進行規范化的統一管理。
“可監”是指對小站設備參數的實時獲取,比如狀態、流量、速率等。
“可控”分為三個方面:一個是臨時帶寬調整;二是衛星網絡路由智能切換;三是對船員個人上網的行為管理。
平臺具備大屏展示功能,小站衛星監控大屏可展示“小站位置軌跡、小站狀態、離線小站統計、異常統計”等內容。
船舶數據監控大屏可展示“船舶航次信息、工況信息、油耗信息、小站位置軌跡”等內容。
平臺目前已接入4家衛星運營商、66艘船舶小站數據,基本達到項目建設目標。
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高通量衛星等新一代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行業以信息化發展為引領,推動全方位的科技創新。上海船研所積極打造覆蓋航運完整產業鏈的科技創新生態圈,推動科技創新向“互聯網+”和“智慧航運”邁進。通過大數據和智能科技的應用,積極推進技術和管理的不斷升級,從而構建更具有競爭力的商業和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