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索仁:攜手打造無縫鏈接的國際物流供應鏈
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作為2020年中國航海日系列活動之一, 以“攜手同行,維護國際物流暢通”為主題的中國航海日論壇在上海舉辦。A.P. 穆勒-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施索仁(Søren Skou)先生受邀發表題為“攜手打造無縫鏈接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演講。
馬士基集團CEO施索仁:
“新冠疫情使全球貿易經歷了過去75年來最嚴峻的挑戰。除了保護我們員工的健康安全之外,我作為A.P.穆勒 - 馬士基集團CEO的首要工作就是確保全球供應鏈體系的正常運轉,從而各行各業能夠始終信賴其供應鏈體系,把疫情對經濟及日常生活的影響減到最小,其中最重要的包括醫療物資能夠順利送達醫療機構,食品能夠順利進入廚房及餐桌。新冠疫情是全球供應鏈體系韌性的試金石。我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嗎?
在疫情肆虐的過程中,全球供應鏈體系一直在正常運轉:我們的集裝箱船舶照常行駛,碼頭及倉庫照常營運,集卡也照常穿梭于分撥倉庫與最終目的地之間。舉一個例子,當全球超過一半的經濟活動處于停擺狀態時,我們成功避免了食物供應鏈的斷裂。我們一個食品大客戶CEO 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到由于供應鏈的問題,新冠疫情使其銷售額下降了多少,他回答:影響是零。由于我們的努力,食品供應如常運轉。
馬士基許多客戶都沒有因為供應鏈的問題而受影響,這凸顯了開放的貿易以及穩固的物流系統對全球進出口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證明了政府行動力的重要性。首先,我們的一線員工、海員、碼頭工人、倉儲員工及卡車司機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維持了船舶及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其次,數字技術的應用也使得供應鏈系統比以往更加強大。我們即便在家辦公也可以在線實時為貨主提供服務。疫情期間我們在中國及時推出了許多數字化的服務,例如電子支付、電子發票、以及AI 機器人客服功能,這些非接觸的服務模式使我們的員工能夠遠程為客戶提供服務;第三,盡管疫情使很多國家地區邊境關閉,但政府還是把貨物在港口以及跨境的正常流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供應鏈已經被許多政府部門定義為戰略性活動及基礎性服務,并且得到了聯合國海事組織的支持。簡而言之,全球供應鏈已經成為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政府及國際組織的推動及重視是維持貿易開放性的重要保障。
這是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為之感到驕傲。”
“船員在疫情期間承受了巨大壓力。疫情以來他們一直在海上不間斷地工作,但這個狀況不能無休止持續下去。海運承擔了全球90%的貿易量,我們在目前這個關鍵時期更進一步認識到了海運的重要性。為了使海上供應鏈持續運轉,我們迫切需要所有國家、所有政府機構為船員的換班提供幫助。馬士基目前有6600名船員在海上工作,其中有35%的船員已超期服役。超期服役已經使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健康風險,包括身體的疲勞以及精神心理上的負擔。為了執行國際安全及勞工方面的相關協定,同時也是出于人道主義考慮,船員的換班已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我們衷心感謝中國交通部及各級地方政府在船舶靠泊中國港口期間為我們的船員提供的人道主義協助。我們也希望中國政府能夠盡早同意我們的船舶在靠泊中國港口時給予船員換班方面的便利與支持。”
“在我們從危機管理過渡到恢復發展的過程中,貿易將是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貿易的發展與社會的長足進步高度一致。無論身處何方,個人財富的增長與所在國的貿易發展息息相關。我的國家丹麥,按人均GDP衡量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也最好地詮釋了貿易的作用。其他的例子也數不勝數。孟加拉國自1980年以來出口貿易額翻了四番,貧困率也從當時的45%下降到現在的15%。韓國是另一個貿易大國,其國民一天所創造的財富是50年前的13倍。在土耳其,一個典型消費者實際收入的三分之一是由于貿易而帶來的物價下降所實現的。我也切身感受到了中國由貿易發展而帶來的巨大變化。90年代中期我生活在中國,當時中國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由于貿易帶來的好處,中國已經使國民完全擺脫極端貧困的狀態。
但我們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新冠疫情告訴我們,目前所取得的成績是很脆弱的。疫情以前,全球一半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5.5 美元,全球有20億勞動力為非正式員工,一半的人口在疾病及失業情況下得不到社會保障。亞洲有數以百萬計的女性制衣工面臨失業的危險。國際勞工組織警告與疫情相關的失業人口今年夏季將達到1.95億,另有10億個低收入工作崗位受到影響。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不平均的,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干預,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與差異有可能擴大。
新冠疫情展示了國家、經濟及社會可以形成巨大的協同效應。為了使貿易在復蘇的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我們必須在以下三個優先方面展示我們的決心與意志:
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堅持貿易自由化:保護主義相當于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增加稅負,這是最不應該采取的措施。由于保護主義抬頭,在疫情以前貿易的增長就已經顯示了下降的趨勢。根據全球貿易預警的提示,雖然美中貿易摩擦占據了新聞媒體的頭條位置,但美中貿易摩擦僅占2017年以來全球貿易爭端的四分之一。保護主義抬頭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現在是時候撥亂反正了。消除目前的貿易扭曲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數萬億美元的刺激。
在開放的貿易中恢復信任:認為貿易的好處并沒有在兩國或者兩個經濟體之間及內部平均分配是導致貿易保護抬頭的根本原因。新冠疫情有可能放大這種認知,把貿易作為尋求短期政治利益的武器,從而削弱全球市場的互信。為保證可持續的復蘇,我們強烈敦促恢復一個基于規則、且每個參與者都嚴格遵守的貿易體系。政府也應該采取措施,確保貿易所帶來的收益能夠在國家范圍內平均分配。
構建一個充滿韌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新冠疫情告誡大家全球供應鏈是我們所共有的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業界的領導者,我強烈感受到要使責任得到落實,與客戶、合作伙伴、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的對話至關重要。馬士基致力于發展綜合的全球集裝箱航運物流業務,我們將一如既往提供一個具有韌性與活力的物流供應鏈體系,保證企業、政府、勞動者及消費者能夠在開放的貿易系統中實現互信,為一個繁榮且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我們必須牢記,在后疫情時代有許多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需要我們面對,其中之一就是氣候的變化。我們這個行業擁有巨大的潛力來減少對于環境的破壞,在抗擊氣候變化方面貢獻力量。馬士基已經宣布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愿景。
我們目前正在開發新的技術使這個目標變為現實。節省燃油的做法、創新的技術以及顛覆性的設計方案使馬士基集團在能源效率的提升方面走在前列,但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挑戰是全球性的,憑借一個國家、一個公司的力量遠遠不夠。航運以及燃油鏈條上的脫碳行動需要各個方面的通力合作,其中包括船公司、物流提供方、研究機構、技術開發者、客戶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交叉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對行業做出改變并取代化石燃料的傳統方式。中國是全球航運業的領導者,在有效應對氣候挑戰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