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亞航運總經理朱濤:內貿運輸需求繼續上漲
2020-11-10 19:29:42
來源:中國航務周刊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國家多措并舉構建新的經濟發展格局過程中,將推動加快建設統一開放有序的國內大市場,給內貿運輸帶來十分深遠的影響。”
中遠海運集運副總經理兼泛亞航運總經理朱濤
在全球化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新冠疫情沖擊全球的復雜外部環境下,我國由外向型經濟逐漸調整,提出加快建設“立足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目標。航運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是國內大循環及雙循環的重要支撐。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分析認為,內部大循環建設將被放在重要位置上,會促進產業鏈升級,帶來城市集群和產業鏈的內部有序轉移。中國南北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不同,內循環構建起的內需與供應體系,國內商品的自產自銷與資源的跨區域調配需求得到激發,將提高中國沿海南北運輸需求。
發展內貿運輸助力內循環及雙循環,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對此,中遠海運集運副總經理兼泛亞航運總經理朱濤,接受了中國航務周刊記者的專訪。
抗疫情 內貿要穩住
今年,新冠疫情對航運業帶來重大沖擊。
根據統計,上半年我國內貿港口吞吐量同比下滑4.5%,內貿運輸市場首當其沖。泛亞內貿集裝箱運價指數PDCI從年初的1427點下跌至6月底的865點,跌幅達40%,同比去年下降近30%。疫情對內貿運輸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非常明顯。
“泛亞公司在運輸企業中,最早安排人員返崗值守,保證生產任務不斷不亂。2月上旬,疫情尚未嚴峻時,在內貿市場上最先、最快恢復運力,沿海內貿運力恢復就已達到90%。作為央企,泛亞公司承擔了確保物流通道暢通,防疫物資和民生物資運輸的重任。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必須挺身而出,暢通醫療物資等綠色運輸通道。”朱濤告訴中國航務周刊記者。
在實際經營上,泛亞公司把握住了油價下降的機會,合理安排船舶運營,努力提高船舶營運效率,持續優化成本結構。合理布局航線,努力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經受住了考驗。
5月14日,中央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朱濤認為,取得抗疫的全面勝利和助力雙循環發展,行運輸之策,盡央企之責,落實“六穩”“六保”,助力經濟基本盤穩定是關鍵。泛亞公司也在糧食運輸安全、能源運輸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全面發力,攜手履行央企的社會責任。
助內貿 要重視抓時機
為應對復雜的外部經貿環境,以及新冠疫情的直接沖擊,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支持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并從市場準入、資金支持、搭建平臺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此舉對企業的復產復工,拉動國內各生產消費企業的進一步復蘇,增強內循環提供了助力。我國經濟持續恢復,二季度GDP由負轉正,固定投資降幅接近轉正,制造業連續六個月高于榮枯線,國民經濟復蘇信號明顯。
近期,黑龍江、合肥、大連等多地,紛紛以線下或線下形式主辦各種展會,支持出口轉內銷政策的落實。9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的公告,加快出口產品轉內銷市場準入。
朱濤認為,對于內貿集運來說,“內循環”與“外循環”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也勢必會促進內貿運輸市場的發展與繁榮,這主要體現在能推動“三個支撐”的利好出現。
具體而言,一是推動支撐內貿行業長遠發展的新環境營造;二是推動支撐內貿貨源的新增長點,為內貿集運帶來更多、更新的適箱貨源,也推動多式聯運發展;三是推動支撐內貿行業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新發展。
“立足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目標,是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擴大內需作為促進經濟增長、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的基本路徑。
“在國家多措并舉構建新的經濟發展格局過程中,將推動加快建設統一開放有序的國內大市場,給內貿運輸帶來十分深遠的影響。”在朱濤看來,這也是內貿集運發展的新機遇。
他進一步介紹,“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首先有利于內貿物流業整體交易成本的降低,激發內貿市場的活力和有效需求。
其次,有利于拉動國家基建投資,基建投資增長更具持續性,將是帶動后續國家經濟的主力,也將成為內貿基礎貨源的“壓艙石”,為內貿行業創造中長期的貨源支撐。
第三,有利于消費新動能的深入挖掘,為內貿創造更多潛在貨源機會。8月份,汽車消費帶動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實現今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糧油食品、飲料、日用品、家用電器等內貿傳統貨源,都有不俗的同比增長。后續在“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促銷等因素帶動下,消費市場繼續呈現增長,更多的新消費行為和商業機會,也將為內貿市場開發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最后,有利于區域發展戰略的穩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均將推動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的經濟循環。
“立足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是黨中央的戰略之舉,對于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勢必促使內貿集裝箱運輸行業,主動適應并融入國家發展新格局,激發出新的活力與變革。”朱濤說。
促雙循環 把握發展新趨勢
那么,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中,作為內貿運輸頭部企業的泛亞航運,將如何布局呢?
“泛亞公司將在已有戰略落實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國家海南自貿區建設、國際陸海新通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等,積極協調產業鏈各合作方,充分發揮中遠海運系統內各相關資源,推進內外貿資源聯動,引領構建內貿集運生態圈,為促進‘國內大循環’和‘雙循環’貢獻力量。”朱濤透露。
據了解,在海南自貿區建設上,泛亞海南航線增幅達100%,船舶數量增幅達60%,投入運力增長近50%,并進一步提升了中轉服務質量,助力海南國際中轉港建設。
在京津冀區域,泛亞全面升級華北航線,打造了秦皇島至泉州的唯一直航,以及唐山、連云港至深圳(大鏟灣)市場的唯一直航。
響應陸海新通道建設,泛亞今年新增6條進出口通道,通道總數已經超過10條,新辟“賀州一鐵山港”桂東海鐵聯運班列,進一步擴大北部灣港與內陸地區腹地海鐵通道的暢通和運輸效率。
與此同時,泛亞公司“互聯網+航運”的數字化推進全面加速,線上一體化訂艙、線上一站式服務均有突破。
近日,2.0版泛亞集成電子訂艙平臺——PANHUB問世。全新界面,全新理念,全新體驗,通過航運科技賦能,實現平臺功能支撐,服務于中小企業,體現服務傳遞價值的創新理念。
“一系列航線及創新服務的推出,除了響應和踐行國家戰略,也是泛亞航運根據內貿集運市場客戶的新需求做出的積極布局。”朱濤說。
據泛亞公司總結,內貿集運市場正展現出新的特征。
一是客戶對船舶準班率、交貨期、中轉服務效率等物流運輸效率不斷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二是全程物流個性化、定制化運輸需求將有新的提升,從“CY到CY”發展到“門到門”,以及更多諸如小額貸款、保險理賠等附加值服務需求,甚或切入至貿易端的靈活化運輸方案制定;三是對航運數字化平臺的智能性、集成性、服務性提出更高要求。
在朱濤看來,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集裝化運輸比例仍處于較低水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同時,行業逐漸走向自律,并在數字化方面有所建樹。
隨著“散改集”的進一步開發,“公轉鐵”“公轉水”運輸結構的進一步轉變,將促進內貿集運發展。國內大宗能源、原材料水運運輸需求增速總體趨于平穩,生產性服務業和新型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加快,隨之而來的新業態會不斷出現,高附加值貨物運輸的需求將增多,給內貿集裝箱帶來更為多元化的適箱貨源,內貿集裝箱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同時,以港航之間、航企之間、航航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協同為基礎,內貿集運生態鏈有望構建,實現更穩定秩序化、更規范標準化、更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環境。
未來,隨著數據端口(API)智聯互通在內貿集運的實現,信息化共享交互變得更為頻繁,信息化智能化與航運業的結合必將更為緊密。推動整體行業物流效率的提升,航運數字化一定是行業發展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