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造4艘!俄羅斯重啟LNG動力破冰船建造計劃
俄羅斯正在加快建造大型破冰船以爭奪北極霸主地位。
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首席執行官Alexei Likhachev透露,到今年年底,該公司將決定是否建造2至4艘中型LNG動力破冰船。
Rosatom最初在2018年考慮訂造LNG動力破冰船。當時,俄羅斯能源巨頭Novatek曾與Rosatom簽署了諒解協議,計劃開發LNG動力破冰船,但這些計劃最終卻沒有任何進展。
據估計,LNG動力破冰船的建造成本大約只有核動力破冰船的一半,相當于約300億盧布(約合4.07億美元),而建造一艘核動力破冰船的成本高達600億盧布(約合8.14億美元)。
目前,Rosatom運營著俄羅斯的核動力破冰船船隊,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核動力破冰船船隊。為了幫助實現俄羅斯現北海航線(NSR)全年開放戰略計劃,Rosatom正在不斷擴張其破冰船船隊。俄羅斯政府已經任命Rosatom為北海航線的國家運營商。
俄羅斯一直在努力成為北極地區的領導力量,該地區冰蓋的消退使俄羅斯得以開發一條新的航運路線。與傳統的蘇伊士運河航線相比,經由北方航道到達亞洲港口船只的抵達時間最多能快15天。
北極東部的過境通常在11月結束,但俄羅斯希望破冰船能幫助全年使用這條航線——由于氣候變化,這條航線更易通行。北方航道的發展尤其應該簡化向東南亞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的工作,迅速完成通過北極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工作。
在去年“北極”號破冰船的落成典禮上,俄羅斯總理Mikhail Mishustin說,破冰船隊將“確保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優勢”。
去年10月,Rosatom委托俄羅斯圣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建造的總計5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中的首制船“北極”(Arktika)號正式交付運營。這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將在北海航線運營,被視為俄羅斯開發北海航線的關鍵。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目前波羅的海造船廠還在為Rosatom建造另外4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第二艘“西伯利亞”(Sibir)號在2015年5月開工,2017年9月下水,原計劃將在2020年11月交付;第三艘“烏拉爾”(Ural)號在2016年7月開工,今年5月下水,預計在2022年交付。第四艘“雅庫特”(Yakutiya)號和第五艘“楚科奇”(Chukotka)號在去年8月下單訂造,計劃在2025年和2027年之前完工。
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的建造項目是俄羅斯實現北海航線全年開放戰略計劃的一部分。這些核動力破冰船將沿俄羅斯北極海岸的北海航線航行,在北極為船隊引航。隨著氣候變暖,俄羅斯希望北海航線可以變成一條“迷你”蘇伊士運河,縮短從亞洲到歐洲的航行時間。按照俄羅斯政府的目標,到2024年北海航線貨運量將增加至8000萬噸,到2035年進一步提高到1.3億噸。
除了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之外,去年4月Rosatom還在俄羅斯紅星造船廠(Zvezda)訂造了“領袖”號(Lider)重型核動力破冰船,這艘10510型120兆瓦核動力破冰船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重型核動力破冰船,計劃在2027年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