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兌船舶系統助力“鼎衡19”智能船完成測試
近日,搭載寶企震兌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船舶系統的“鼎衡19”完成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后,從蕪湖造船廠起錨航行至南通錨地加油,并直達指定試航區域。在6天的試航里,在船檢和相關試航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包括船舶自動化、無人機艙、壓載系統、大回轉等多個項目測試。
“鼎衡19”是上海鼎衡航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百船計劃”中6600噸系列化學品船1號船。作為全球首制的柴電混合、直流電推、智能化不銹鋼化學品船,“鼎衡19”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系統可靠性高、節省燃油等特點,能大幅降低配員,減輕船員工作量。該船應用三臺異步發電機作為動力源,并搭載震兌智能船舶系統,運用數據化管理技術,具備智能機艙、智能能效、智能貨物系統、智能航行和智能數據集成5個智能符號的要求,被交通運輸部推薦為國家“交通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據化管理和智能航運示范試點單位。針對上述智能符號,“鼎衡19”安裝了32個振動傳感器,一臺質量流量計,一臺軸功率儀,一臺滑油在線分析儀,一套貨艙有害氣體在線檢測裝置。該船型的建造和交付,將進一步提升鼎衡航運科技服務客戶的能力。
“鼎衡19”不但是6600噸首制船,更是鼎衡航運科技數據化管理的試驗平臺,6600噸智能船舶系列將為鼎衡智能管理平臺實現船舶遠程管理、遠程操控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為鼎衡航運科技創新商業管理模式,從數據化向智能化的推進產生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據悉,震兌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成立,這是中船集團與中信集團為貫徹落實國家“新基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方針,抓住國家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聯手打造的具有紅色基因的工業互聯網高科技企業,肩負著為國家工業智能轉型賦能的使命。
據了解,震兌核心技術團隊來自于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海洋智能技術創新中心,是我國船舶領域第一個以CPS應用為方向的智能化技術產學研合作機構,也是中船系統院唯一一個定位于大數據時代的智能船舶發展,以軍民融合為發展路徑,面向智能船舶產業化的團隊。此前,邱伯華任該中心主任。
震兌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雖然成立不久,卻可追溯至數十年前的中船集團船舶系統工程部,根植于迄今中國工業體系最完整、自主程度最高的船舶工業。2017年12月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研制交付的全球第一艘智能船舶“大智號”,背后就有震兌的身影。
2019年12年3日,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簡稱中船系統院)及參股公司—震兌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智能船舶運行與維護系統(以下簡稱SOMS系統),在第20屆上海國際海事展覽會上被英國勞氏船級社(LR)授予Digital Twin Ready認證證書。該項證書是英國勞氏船級社在我國頒發的首張、全球頒發的第二張Digital Twin Ready認證證書,代表我國首個自主設計研制的船舶智能系統完成了從質量體系、軟件可靠性、信息安全、數字孿生、產品認可、型式認可全生命周期、軟硬件完備的認證體系,是全球首個兼具完整認證體系、實船應用體系和測試驗證體系的船舶智能系統,標志著中國船舶智能化發展的新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