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國(泰州)高技術船舶智能技術創新發展大會召開
4月26日,2023中國(泰州)高技術船舶智能技術創新發展大會召開。本次大會由泰州市政府、江蘇省科協、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主辦,泰州市科協、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承辦,以“創新、綠色、融合,智力船舶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集聚船舶產業界高端創新資源,圍繞船舶行業發展前沿與技術創新,探討分享產業鏈發展路徑,加快推動船舶建造技術數字化轉型、制造裝備智能化改造、船舶配套裝備國產化替代。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李國安,江蘇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馮少東,泰州市政府副市長徐文進,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黨委書記曹俊出席開幕式分別致辭,泰州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朱嘉浩主持開幕式。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秘書長王俊利,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副主任冀相安,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二六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陳遠錦,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O四研究所副所長季建剛,勞氏船級社大中國區總裁薛茂根,華中科技大學、江蘇科技大學、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等船舶領域知名院校有關專家和負責同志,上海、安徽以及江蘇省內的重點船舶建造及配套裝備企業負責人、泰州市有關部門及高校負責同志,各市(區)、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分管負責同志,市重點船舶及配套裝備企業負責同志,各市(區)、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科協主要負責人參加大會。
徐文進在致辭時表示,船舶產業是泰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泰州將堅持高端化發展,重點發展大型集裝箱船、LNG和LPG運輸船等“兩高”船型,持續提升船用動力、通訊導航等關鍵產品配套能力;堅持集群化發展,集中資源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企業戰略重組,逐步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錯位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綠色化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船舶設計、建造、管理、服務全過程,努力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的船舶產業發展生態,力爭到“十四五”期末,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達千億級規模。
李國安說,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泰州市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戰略合作,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希望大會運用好長三角地區科技領先、經濟相融、文化相通、地理相連等優勢,促進長三角地區船舶工業全面、協調發展,為促進區域內船舶工業率先發展,增強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做出積極貢獻。
CCS江蘇分社黨委書記曹俊在致辭中指出,船舶及配套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將會對整個船舶行業上下游的智能生態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各方協調合作,促進產業和技術融合。他表示,CCS將發揮技術優勢,與行業各界攜手深入推進船舶智能化發展,CCS江蘇分社將持之以恒地服務好江蘇船舶及配套產業,與各方協力打造好智能船舶發展高地,助力江蘇船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馮少東表示,本次大會在泰州舉辦,既是國家級學會與地方經濟融合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落實江蘇省科協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新一輪合作協議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助力科技賦能穩住經濟大盤的一項務實行動。省科協將與泰州市一道,堅持求實效、植內涵,提質量、筑生態,進一步加強與全國學會的聯系合作,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激活產業經濟新動能,夯實創新基礎,激發創新活力,高效轉化創新成果,為助力船舶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作出科協戰線更多貢獻。
在產業推介環節,靖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君賢進行船舶產業推介,介紹了靖江船舶產業醞釀的新動向,靖江未來如何從“造船大市”向“造船強市”跨越。
現場舉行了泰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10個協同創新合作項目完成簽約。由泰州市科協發起,華中科技大學、江蘇科技大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臨港電力電子研究院、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江蘇南極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30多家船舶行業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組成的“科創中國”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長三角產業鏈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儀式啟動。
開幕式后,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所副所長甘少煒、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究員周國平、武漢理工大學特聘教授湯敏圍繞“未來航運減排的機遇與挑戰”“深遠海大型多功能綜合救助船工程開發研究”“船舶配套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作大會主旨報告,聚焦理論與實踐、創新與轉型、探路與引領,剖析國內特色與優勢,介紹國際先進經驗,啟迪創新智慧,努力勾畫出實現高技術船舶智能技術創新發展的路徑。
隨后,王俊利、季建剛、甘少煒、湯敏、周國平參加以“智能船舶設計技術、船配產品智能化發展、船舶新能源及節能減排技術”為主題的高端對話。
高技術船舶智能制造暨船海機電裝備前沿交叉科技創新報告會和船舶(海工)配套裝備國產化替代報告會分別同步舉辦。
在科技服務直通車上,專家與企業家進行面對面互動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