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云”正式交付使用
1月12日上午,中船黃埔文沖建造的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云”圓滿完成各項海試目標任務順利入泊母港——珠海高欄港三一海工碼頭,正式交付使用。
“珠海云”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持制造,該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遠程遙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獲得了中國船級社頒發的首張智能船舶證書。其設計建造貫徹了“綠色智能”“無人系統科考支持”和“未來感”等設計理念,主體設備國產化率高,動力系統、推進系統、智能系統、動力定位系統以及調查作業支持系統等均為我國自主研制。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實驗室主任陳大可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次是“珠海云”的第一次專業海試,目的主要是檢測珠海云的自主航行性能,以及無人艇的收放步驟。智能船舶第一次連續12個小時自主航行,實現避障,規劃路徑等等,所以效果非常好,完全達到了我們原來的設計指標。
1月5-7日,實驗室海洋科考平臺針對“珠海云”試航任務,積極開展并完成無人艇碼頭布放回收演練工作?瓶计脚_執行負責人張小波高級工程師帶隊赴黃埔文沖船廠碼頭進行無人艇布放回收演練工作;平臺技術人員翁晶、周海濤、常景龍,云洲無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洲智能)相關人員參與了本次備航。
據了解 ,本次海試搭載的L25C型無人艇是“智能敏捷海洋立體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艇長7.5m、寬2.8m、高2.4m,重約3t。這類大型無人艇在海上的布放回收存在主吊點掛鉤困難、止蕩難度大等問題。張小波高工根據自身海上工作經驗,改進了無人艇主吊點和止蕩繩掛鉤方式,現場指揮技術人員完成了采用A架和折臂吊進行L25C大型無人艇的起吊布放回收演練。本次演練明確了無人艇布放回收安全注意事項、作業流程及人員分工,為順利完成無人艇海上布放回收測試做好了鋪墊。
折臂吊布放回收無人艇
A架起吊無人艇
針對無人艇通信設備未接入“珠海云”號“綜合信息集成平臺”的問題,張小波高工要求云洲智能和信息集成平臺供應商武漢凌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解決,并安排科考平臺技術人員全程參與、協調溝通,最終在出航前完成了無人艇視頻監控及船控界面在指揮調度中心大屏顯示,實現了“珠海云”集成平臺對無人艇的直接控制與顯示。
“珠海云”是南方海洋實驗室的標志性成果之一,體現了實驗室“崇尚首創、力爭最優”的發展理念。該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長88.5米,型寬14.0米,型深6.1米,設計排水量約2100噸,最大航速18節,經濟航速為13節。該船擁有寬敞的后甲板,可搭載多種不同觀測儀器的空、海、潛無人系統裝備,可執行海洋測繪、海洋觀測、海上巡檢及部分調查取樣等綜合性海洋調查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