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位船人獲2023年“辛一心船舶與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獎”
2023-12-21 14:40:23
來源: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2月19日,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2023年大型綜合學術年會暨弘揚科學家精神第五屆“辛一心船舶與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辛一心船舶與海洋工程科技創新基金”理事長黃震院士就獎項評選發表講話,學會理事長邢文華宣讀學會授獎決定,曾恒一、陳剛、宋煒、王磊、周清華、殷非6位船人被授予2023年“辛一心船舶與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獎”。
終身成就獎 曾恒一
曾恒一,1939年9月生。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工程師,現任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國家能源深水油氣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石油工程著名專家,中國海洋工程技術領域開拓者之一。
主持了我國第一艘大型采金工程船、第一代海上石油鉆探平臺、導管架下水大型工程駁船、我國第一個海上新型單點系泊浮式生產系統等20多種船型,首創對角線樁腿舉升預壓法,產品達到世界同類先進水平。主持設計中國第一艘新型單點系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創造性采用等效冰塊模擬方法模擬流冰和淺水對FPSO的作用,提出“海上浮冰撞擊FPSO規律”、“大型浮體淺水效應概念”,在世界上首次將大型FPSO用于有嚴重冰區海域與世界水深最淺海域,產品被評為造船工業百年史上十大名船之一。主持我國第一艘、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平臺的前期研究和概念設計,首次建立考慮南海特殊災害環境條件的設計技術體系并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我國首座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平臺平均鉆井作業時效較國際同類提高10%,綜合技術指標世界領先。五十多年來,曾恒一院士帶領研發團隊為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和海洋強國戰略貢獻了畢生精力和才華。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單位)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發表論文7篇,編著工程技術著作2套。
突出貢獻獎 陳剛
陳剛,1972年4月生。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國產首制大型郵輪總設計師,研究員級高工。長期從事船舶設計、建造和企業管理工作,主持或參與了30多項國家或上海市的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專項課題,主持或參與了10多項大型海洋石油鉆井平臺、FPSO、萬箱級集裝箱船、大型豪華郵輪等工程的設計建造,在高端船型開發、新工藝新工法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
主持了我國首艘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的設計建造,帶領團隊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該平臺的設計建造和投產運營,填補了我國在深水鉆探裝備領域的空白,為南海深水油氣資源開發提供了國之重器。作為國產首制大型郵輪工程的總設計師,帶領研發團隊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為首制郵輪的順利建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提升我國大型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設計建造自主能力,為國家船海工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單位)、二等獎各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三等獎各1項,二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榮獲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上海市科技精英等榮譽,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突出貢獻獎 宋煒
宋煒,1976年12月生。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研發設計院院長、國家能源LNG海上儲運裝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中船集團首席專家。長期奮戰在大型LNG運輸船、LNG加注船、LNG-FSRU等海上LNG產業鏈裝備研發設計和科研攻關一線,主持或參與國家部委多項LNG裝備重大攻關課題。
主持我國第二代至第五代大型LNG船、國內首制17.4萬方LNG-FSRU、國內首制LNG加注船等船型研制。帶領研發團隊,突破了雙艉鰭推進技術,大幅提升LNG船快速性能;創新了基于艙壓控制的雙燃料動力技術,實現了液貨艙蒸發氣完全再利用技術和深海航行智能安全操控;突破了平行作業工況下大量閃蒸汽處理、再氣化復合加熱等LNG-FSRU關鍵技術;突破了微差壓回氣工況下的大流量LNG加注技術。研發成果廣泛應用于我國自主研制的LNG船,LNG-FSRU和LNG加注船等開創性船型。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我國自主設計研制大型LNG船,總體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及構建我國LNG裝備產業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曾獲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二等獎各1項,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上海市科技類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發表論文5篇。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稱號,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青年英才獎 王磊
王磊,1984年5月生。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LNG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正高級工程師。從事大型LNG船舶設計建造研制十多年。
主持或主管六種大型LNG船型設計研制,帶領設計團隊提升基礎計算分析能力,加強設計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LNG船設備國產化研制。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參與研發的液貨艙蒸發量自動匹配油氣混燒技術,降低了船舶能耗;主導研發的雙斜軸系雙艉鰭推進設計技術,顯著提高了船舶效率;主導研發的軸系動態校中技術,確保了推進軸系安全可靠運行;主導研發的LNG船智能艙壓控制技術,有效提高了船舶營運經濟性。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得到推廣應用。在大型LNG船型自主研發設計中取得突出成果。
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上海市重點項目質量攻關成果一等獎1項,上海市重點項目質量提升二等獎1項,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發表論文6篇。入選“上海產業菁英”(產業青年英才)專項,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
青年英才獎 周清華
周清華,1984年12月生。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南研究院院長助理兼開發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液化氣體船和重點型號產品的開發設計和研制工作,負責國家省部級及公司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
擔任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的副總工藝師、主任設計師和B型艙研發經理,完成工信部“全冷式液化乙烯氣體運輸船總體設計技術研究”課題,帶領技術團隊突破B型艙設計、仿真分析、試驗和建造工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研制一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B型艙貨物圍護系統(BrilliancE®),并實現了工程化應用。助力中國在世界乙烷乙烯運輸領域首創99000立方米超大型B型艙乙烷運輸船,為中國贏得批量訂單,船型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大型液化氣體船型自主研發設計中取得突出成果。
曾獲上海市重點產品質量攻關成果一等獎1項,上海市振動工程學會“英才獎”1項,上海市十大“上海標準”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9項,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20余篇。入選“上海產業菁英”(產業青年英才)專項。
青年英才獎 殷非
殷非,1984年1月生。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四研究所系統總體部副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船舶動力與機電設備技術研究和開發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省部級多項重大科研攻關項目。
主持研發船舶電力推進控制系統、船舶智能航行與遠程遙控系統、船舶混合動力系統、DP1動力定位控制系統等多項船舶電推系統和智能化產品,帶領研發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并實現產業化。牽頭中大型船舶自主航行控制系統研發,經過5年多的創新開發與不斷試驗,突破了中大型船舶動態態勢感知、自主航行決策、高精度自動航行控制等關鍵技術,產品成功應用于2000噸級科考船“珠海云”號,獲得了CCS頒發的國內第一張自主航行與遠程控制型式認可證書,助力我國成為國際上少數掌握千噸級以上船舶自主航行技術的國家之一。在船舶動力與機電設備技術自主創新研發中取得突出成果。
近五年獲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二等和三等獎各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5篇,編纂科技報告3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