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15艘69億元大單?黃埔文沖喜迎新年開門紅
近日,在龍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國船舶黃埔文沖喜迎2024經營開門紅,2艘甲醇雙燃料支線船備選訂單正式生效,還將再承接兩家公司總計15艘集裝箱船訂單,打破黃埔文沖集裝箱船建造紀錄,也標志著這家中國最好支線集裝箱船船廠開始挺進中型船建造領域。
德國船東2艘1250TEU甲醇雙燃料船備選訂單生效
據悉,此次生效的2艘125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訂單來自德國船東Elbdeich。去年9月,黃埔文沖聯合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與德國Elbdeich公司簽訂了2+2艘1250TEU甲醇雙燃料敞口集裝箱船建造合同。
該型船采用上船院開發的GREEN SEALION 1250設計,是使用甲醇、燃油雙燃料及EGR的新型環保船舶,采用甲醇、燃油雙燃料及EGR的新型環保船舶,可滿足國際海事組織Tier III的排放要求。該型船船長148米,船寬27.2米,載重噸14210噸,通過添加綠色甲醇,可以實現主機溫室氣體零排放。該型船還配備了軸帶發電機,可充分回收主機運轉所產生的能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能耗、降低船東運營成本,是環保、節能、高效、經濟的綠色船舶。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這批新船交付后將由丹麥近海運營商Unifeeder集團長期租賃,部署在Unifeeder的歐洲航線網絡。此前,Unifeeder曾于去年10月宣布簽署2+2艘1250TEU新型甲醇雙燃料支線集裝箱船期租協議,新船將由德國船東Elbdeich Reederei建造并管理,預計在2026年交付。
當時,Unifeeder首席執行官Jesper Kristensen表示:“這是我們向船隊和運營綠色轉型邁出的又一重要步驟。這些新船可以部署在我們現有和未來的航線網絡中,為我們的客戶提供靈活、更環保的解決方案。隨著我們和客戶運營的甲醇動力船舶數量增加,我希望這將推動甲醇燃料商的創新和生產,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確保我們的網絡中能有越來越多的甲醇動力船舶使用適當的甲醇燃料。”
Unifeeder是歐洲最大的支線和近海集裝箱船運營商。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目前Unifeeder旗下船隊運營著82艘船,全部為租入船舶,總運力135513TEU,排名全球第17位。此外,該公司還有6艘在建新船總計14524TEU,占現有船隊比例10.7%。
馬士基訂造6+5艘35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
與此同時,據希臘船舶經紀公司透露,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已經在黃埔文沖下單訂造了6+5艘35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新船將于2026年至2027年陸續交付,每艘造價約為6800萬美元。備選訂單全部確認生效后交易總金額將達7.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11億元)。
作為參考,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目前一艘3500/4000TEU集裝箱船新造船價格約為5675萬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比去年同期的5400萬美元增加5%。
據悉,馬士基最初在去年10月傳出將訂造甲醇雙燃料支線船的消息,當時報道稱馬士基考慮訂造10-15艘新船,并為此接觸了多家中國造船廠,包括揚子江船業、黃埔文沖、舟山長宏國際和泰州三福船舶等。去年年底有消息稱,馬士基最終選擇了黃埔文沖,因為黃埔文沖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報價。
這是馬士基繼去年上半年在揚子江船業訂造6艘9000TEU甲醇雙燃料中型集裝箱船后,在中國船廠的第二份甲醇動力集裝箱船訂單。
加上最新的訂單,馬士基總計已經訂造了31+5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其中包括韓國現代尾浦造船在去年交付的全球首艘甲醇動力集裝箱船——2100TEU集裝箱船“Laura Maersk”號,以及現代重工預計將在今明兩年陸續交付的12艘16000TEU和6艘17000TEU超大型船;此外則是在中國船廠訂造的中型船和支線船。
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目前馬士基旗下船隊運營676艘集裝箱船,其中包括336艘自有船舶和340艘租入船舶,總運力約414萬TEU,市占率14.6%。該公司還有35艘在建新船,總計約45萬TEU,占現有船隊比例10.9%。
宏海箱運訂造4艘4382TEU傳統燃料集裝箱船
此外,希臘船舶經紀公司的報告數據還顯示,泰國宏海箱運(Regional Container Lines,簡稱RCL)也已經在黃埔文沖下單訂造4艘4382TEU傳統燃料集裝箱船,新船將在2027年交付,每艘造價約為5660萬美元,交易總金額約為2.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5億元)。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RCL在去年12月宣布于一家“知名船廠”簽署了4艘4382TEU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但當時并沒有透露船廠的具體信息。
當時,RCL表示,建造這些新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支持RCL未來的業務擴張,同時也是為了替換老舊船舶,還將實現船隊現代化。這些船舶將采用尖端設計,注重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耗油量顯著降低,相比其他船舶將節約30-40%的燃料。此外,這些船舶在靠泊時能夠利用港口電力,有助于減少港口作業期間的排放。其設計還具有適應性,將來可以進一步改裝以支持替代燃料和綠色能源。這些船舶凸顯了RCL不僅承擔環保責任,而且遵守新出臺法規的決心,標志著RCL向綠色海運實踐邁出了積極的一步。
據了解,RCL創立于1979年,1988年在泰國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在亞洲地區歷史悠久的傳統班輪公司。RCL主要在東亞、東南亞、中東和印度半島提供班輪服務和集裝箱支線運輸服務。Alphaliner的最新數據顯示,RCL旗下船隊現運營34艘集裝箱船,包括29艘自有船舶和5艘租入船舶,運力合計77153TEU,排名全球第23位。
除了黃埔文沖的訂單之外,之前RCL還在中國和日本船廠訂造了6艘集裝箱船,包括上海外高橋造船4艘7500TEU集裝箱船,計劃于2024年交付,以及日本今治造船2艘12000TEU集裝箱船,預計將于2024年交付。
黃埔文沖支線船手持訂單達45艘排名國內第一
據了解,黃埔文沖是支線集裝箱船建造的領軍者,被業內稱為中國最好支線船船廠。黃埔文沖自主研發的“鴻鵠”系列支線集裝箱船已累計承接訂單41艘,并成功交付了1400TEU雙燃料箱船、油電混動公務船、9500方多用途氣體運輸船等多型綠色船舶。
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加上最新生效的2艘1250TEU支線船,黃埔文沖支線集裝箱船手持訂單共計45艘,包括11艘3000TEU、2艘2700TEU、2艘2713TEU、11艘2300TEU、4艘1900TEU、1艘1904TEU、4艘1640TEU以及10艘1250TEU,手持訂單量僅次于韓國現代尾浦造船,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馬士基和宏海箱運的訂單將打破黃埔文沖建造的最大集裝箱船紀錄?死松臄祿@示,黃埔文沖之前建造的集裝箱船大多在3000TEU及以下,其中最大的是2014年交付的兩艘3421TEU集裝箱船“GSL Alice”號和“BFAD Southern”號,而馬士基的訂單載箱量達3500TEU,宏海箱運的新船載箱量更是達到了4382TEU。
在向中型集裝箱船建造市場進軍的同時,近年來黃埔文沖也將綠色船舶作為重要經營方向,成功交付了1400TEU雙燃料箱船、油電混動公務船、9500方多用途氣體運輸船等多型綠色船舶。
黃埔文沖指出,隨著全世界對“減碳”的日益關注,特別是航運業被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低碳及零碳船舶需求迫切,當前LNG和甲醇仍是航運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替代燃料。甲醇與LNG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碳排放系數僅有1.375(LNG為2.75),改裝也較LNG船簡單(甲醇常溫下為液體)。由于當前國際環境下,LNG的價格和供應存在不確定性,甲醇雙燃料受到馬士基等國際巨頭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