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海上糧倉”! 浙江首座半潛式深遠海養殖臺啟航
近日,浙江省首座半潛式深遠海養殖平臺“東海1號”(“浙象漁養10066”)從位于北侖的環海重工船廠碼頭交付啟航,前往象山漁山列島。
“東海1號”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由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浙江深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寧波環海重工有限公司承建,中國船級社(CCS)檢驗。平臺長82米、寬32米、高22米,作業吃水13米,養殖有效水體約3.6萬立方米。該平臺設有光伏儲能發電系統,通過光伏和儲能結合實現海上清潔能源的自給自足。同時,該平臺還配備智慧養殖集控管理系統,采用互聯網+概念,可根據長期積累的養殖平臺運行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形成決策輔助信息。
“東海1號”搭載100KW光伏發電系統實現綠色能源的自給自足,配置魚群監控系統、養殖環境監測系統、海域看護系統、智慧養殖集控管理系統等現代化漁業生產設備,在陸地設立指揮中心,在惡劣天氣狀況下,滿足智能化無人值守。同時,還搭載人員居住、海洋儀器實驗室、生物檢測中心、會議室等海上生活設施,配備海水淡化裝置、污水處理等設備。具有抗風浪能力強、錨泊安全系數高、智能化程度高等多項優點,并可打造成為海上漁旅融合綜合體樣板?蓪崿F陸基遠程管理,海上常規管理人員最多僅需4人。投產后,通過海水大數據分析實現自動投喂飼料,水下機器人清理網具等。
“東海1號”總投資達7300萬元,是浙江省首個、全國第五個深遠海半潛式智能化養殖平臺,也是全國民營企業中單體投資最大的深遠海養殖平臺。交付后,該平臺將在寧波象山外海域進行養殖作業,預計年產仿野生馴化岱衢族大黃魚等優質海產品90萬尾、產量400噸、產值約4000萬元。
浙江首個深遠海半潛式智能化養殖平臺“東海1號”的建成,不僅代表了深遠海養殖裝備、管理、技術的創新進步,還將對海洋漁業經濟和漁業產業升級產生深遠影響,是浙江省大力推進“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