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投20億元!恒力重工簽約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項目
繼92億元投資打造高端制造產業園之后,恒力重工又宣布將再投20億元建設配套產業園區。這家由中國民營石化巨頭恒力集團接手STX大連資產盤活的“新船廠”正在全力進軍高端船舶建造領域。
7月9日下午,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恒力集團在大連簽署《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產業發展協議書》。根據協議,在《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產業發展協議書》基礎上,恒力集團將再增投資20億元,同步建設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
恒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恒力集團總經理、恒力重工集團董事長安錦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東,恒力集團副總經理湯文哲,恒力集團總經理助理陳漢倫見證簽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吳峻峰,恒力集團副總經理陳秋榮代表雙方簽約;區黨工委領導常劍峰、郝寧參加活動。
簽約儀式前,政企雙方舉行工作會談,就土地、岸線、項目推進等要素保障問題進行充分交流。
陳建華表示:“在遼寧省、大連市和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余年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下,恒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們要繼續瞄準國際一流,凝心聚力建設好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和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做到設計領先、建設領先、運營領先,實現全球領跑。恒力集團既要有“家國情懷”,更要有“國家情懷”,要以國際最高標準、最高質量規劃好、建設好產業園,為行業、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恒力貢獻。”
趙東指出:“恒力集團落戶長興島十幾年來,政企雙方緊密合作、榮辱與共,已經成為親密的“一家人”。面對恒力集團重大項目的建設需求,我們必須做到歷經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克服千難萬險、想盡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加速推進,再掀“二次創業、再次騰飛”新高潮。各部門各單位要知責擔責、迅速響應、主動靠前,務實、高效、精準服務企業,超常規推動產業園建設進程,再創長興島項目推進“新速度”,確保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據了解,此前在7月7日,恒力集團剛剛與大連市人民政府、長興島經濟區管委會簽署《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產業發展協議書》,計劃新增投資92億元,在大連長興島地區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
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預計形成年鋼材加工量180萬噸、年產量710萬載重噸的建造能力,將進一步拓展超大型油船、超大型液化氣運輸船、超大型集裝箱船、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海上浮式風電鉆井平臺等高附加值綠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務。這些產品不僅代表了當前船舶制造領域的最前沿技術,也是未來市場需求的熱點和增長點。
據了解,恒力重工的前身STX大連曾是中國最大的外資船廠,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單體船廠。2022年7月,民營石化巨頭恒力集團挺進高端臨海裝備制造業成立恒力重工集團,耗資21.1億元成功收購STX大連資產,成立恒力造船(大連)有限公司。
去年1月,恒力重工產業園正式啟動運營,將具備年鋼材加工量100萬噸、造船產能630萬載重噸、年交付船舶40艘的能力?死松臄祿@示,截至目前恒力重工手持訂單共計66艘831萬載重噸,其中包括56艘散貨船、6艘32.5萬載重噸超大型礦砂船(VLOC)以及4艘30.6萬載重噸VLCC,交船期排至2027年。
今年以來,恒力重工重點向高端化船型邁進,自主研發設計的30萬噸VLCC已于今年1月開工建造,首批兩艘6.1萬噸散貨船散貨船——“恒力33(HN2033)”號和“恒力32”輪(HN2004)提前完工交付。目前,恒力重工已成為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生動實踐,也打造出了新時代東北振興新的經濟增長點。
恒力重工的母公司恒力集團始建于1994年,立足主業,堅守實業,是以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紡織全產業鏈發展的國際型企業。集團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PTA工廠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產基地和織造企業之一,2023年總營收8177億元,現位列世界500強第123位、中國企業500強第3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7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