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中遠海運重工以造船吊裝提速實現降本增效
近年來,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在造船生產上持之以恒學川崎,深入對標行業先進,總結經驗、守正創新,深入推進操業度計劃管理,優化完善工時基礎管理,加強前期策劃研討與建造經驗總結,進一步推進生產提質增效。
以造船吊裝提速為例,通過技術改進、技能提升、定制管理等多方面多維度方式,持續提升分段吊裝效率。通過對6.36萬噸系列散貨船吊裝數據統計分析,N1141項目吊裝時間相較于首制船N1086項目減少了245小時,吊裝效率提升了37.5%,單船分段總組/搭載吊裝可節省吊車用電20余萬度,為實現既定的船臺/船塢搭載周期提供了保障,實現了造船產能提升與成本管控雙重目標。
01.優化工藝工法 提高吊裝效率
針對公司在建的三種船型的不同特點,制造系統進行了針對性優化,在6.36萬噸系列散貨船項目上,優化了17個總組/搭載總段快速解鉤工藝,區分保安全封焊和保精度封焊方式,減少了吊車等待時間近50小時,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吊裝效率。
2萬噸轉載駁項目由于料斗分段線型大,結構強度弱,以往總組、搭載耗時耗力,吊裝效率低下,通過優化總組縫坡口,改變總組基面,減少了分段總組1次翻身,取消了6米高的鋼支撐,單船減少吊車使用近40小時。
在15.4萬噸穿梭油輪貨艙平直區域,對32處支撐位置進行工法優化,提前制作多規格總組鋼支撐調節塊,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02.采用定制管理 提高生產效率
為提升船臺場地利用率,減少塢墩、鋼支撐、腳手架等材料的吊裝作業,提高船臺吊車使用率,項目管理部與搭載工區多次深入研討,綜合考慮船臺總組場地的實際尺寸、吊車的各項參數、生產的計劃安排、總段的具體尺寸以及總組周期等多重因素,最終成功實現了船臺總組場地的定制化生產方式。
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增設了80A/20B總段及4個克令吊塔身的總組場地,而且使得總組墩木的擺放無需重復進行,實現了系列船舶的永久性使用,單船可節省人工260工時,并有效減少船臺吊車的使用時間約50小時。
03.優化余量布置 減少吊裝切修
為減少現場定位切修作業,提高無余量施工的比例,精度管理委員會積極行動,通過現場焊接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不斷對余量和補償量的布置進行優化調整。
這一系列努力在6.36萬噸系列散貨船N1093總組搭載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其切割長度僅為527米,相較于首制船N1086總組搭載的切割長度降低了近70%,大幅減少了現場作業量,有效縮短了吊裝時間近47小時。
不斷總結優化,持續提升效能,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始終堅持“做精造船、做高效益”的理念,堅定不移地朝著“精益管理”的目標邁進,聚焦高效運營、低碳發展、智能制造,著重提升生產的精益化、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持續加強計劃管理、工時管理,持續提升生產工序能力,助推企業精益管理水平再上一個臺階,為實現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