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洪濤代表:聯合建設海洋融合通信網
2024-03-06 19:04:53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帶寬低、速度慢,已成為制約海洋油氣田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升海洋網絡通信能力,建立東海及南海海陸光纖通信,是支撐傳統海上油氣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通信基礎。- 閻洪濤
近年來,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海上油氣能源行業運營模式。海上生產設施不再是信息孤島,萬物互聯、海陸互通的數智化生態正在形成。然而,東海、南海油氣田的海陸通信主要依賴衛星、散射、微波等無線傳輸技術,帶寬低、速度慢,已成為制約海洋油氣田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閻洪濤建議,聯合建設海洋融合通信網,通過多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加大對東海、南海海陸通信光纜建設的政策支持,推動北斗、雷達、AIS、VHF等技術的規模應用,有效提升海洋油氣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閻洪濤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能源保障和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角度看,隨著深海開發的推進,現有的海洋網絡環境已無法滿足深海油氣開發及海洋油氣田無人化、智能化的需求。提升海洋網絡通信能力,建立東海及南海海陸光纖通信,是支撐傳統海上油氣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通信基礎。從網絡資源利用及海洋安全角度看,加快海洋網絡基礎建設,特別是海陸骨干光纜、海底支線光纜的建設,建立融合海洋通信網,可以保障海洋應急通信信息傳輸,推動海上生產設施數字化、船舶交通安全規范化、海洋觀測新型業務的快速發展。各部門聯合建設海洋通信網,能夠將網絡資源利用最大化并極大降低投資成本。
中國海油具有豐富的海上生產設施資源,包括海上固定平臺、浮式生產設施、移動平臺及作業船舶。初步建立了多維融合的海上信息網絡,覆蓋近海、深遠海所有生產設施。在渤海、東海、南海建有大量的海上生產設施,并建立了多樣性的海陸通信鏈路。
“隨著海上油氣生產智能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數據海量劇增帶來了更高的海陸傳輸需求。同時海洋環境監測、船舶航行對傳輸網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此,閻洪濤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海洋局進一步加強統籌,將東海、南海海陸光纜、北斗納入“新基建”范疇,牽頭并加大海陸光纜項目推動,建立海陸高速通信鏈路,從而帶動海上5G、互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將5G移動網絡向遠海、深海延伸擴展。
針對東海和南海以無線通信為主的現狀,閻洪濤建議工信部、海洋局、海事局與中國海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加強海上通信網絡資源合理利用,共同推進深、遠海光網絡覆蓋,實現多融合海洋信息網,共同建設海上通信生態圈,釋放海底光纜社會效益。同時,他還建議海事部門統籌南海、東海相關單位在海上固定平臺、浮式平臺、船舶、島礁等設施上推進北斗、雷達、AIS、VHF規模應用,協同推動海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及海洋應急通信體系建設,有效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提升海上生產設施安全程度和保護海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