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奧斯陸還是兩者都去?船東的上市選擇
2024-06-23 18:37:03
來源:航運界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界網消息,隨著航運股資本的競爭,雙地上市正在流行起來。過去的一年里,越來越多的船東選擇在紐約和奧斯陸同時上市。最顯著的例子是,早已在挪威上市的BW LPG和Hafnia,近期已然決定進入美國資本市場。
由于受到授權限制,許多全球股票基金無法在奧斯陸投資,這使得紐約成為一個更可行的選擇。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多樣化的資本市場,美國能讓船東接觸到比奧斯陸多得多的投資者。船東可利用的現金池不僅來自美國,還來自世界各地。
同時,在紐約上市的公司也可能被納入各種美國指數基金,比如Vanguard管理的指數基金,這一可能性意味著上市股票將間接成為數百萬美國人養老金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在金融或地緣政治危機期間,一些投資者也會將資金從挪威等市場轉移到美國。
顯而易見,紐約和奧斯陸證券交易所競相成為航運股之都,船東會在兩者中選擇最優解,甚至兼而有之。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挪威克朗對美元大幅貶值,從1美元兌5克朗跌至1美元兌11克朗。過去10年,奧斯陸證券交易所的美元回報率一直接近于零。在紐約上市為投資者減輕了這種匯率風險。
然而,在美國上市也意味著船東成為浩瀚海洋中的一條小魚。而在奧斯陸上市,船東可以在一個受歡迎和熟悉的池塘里成為一條相對較大的魚。
例如,奧斯陸證券交易所(Oslo Stock Exchange)上市交易的最大公司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估值為8700億挪威克朗(約合814億美元),而美國微軟的市值為3.3萬億美元,大約是前者的40倍。
在挪威,中小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知名度。
航運在挪威文化中底蘊深厚,船東、銀行、經紀人、投資者、律師和保險公司組成的強大網絡為挪威的航運界提供了支持,構成完整的航運生態。從BW在Skoyen的辦公室沿著奧斯陸峽灣走到DNB的總部,你會遇到航運要素在此集聚,包括克拉克森、BNP Paribas、John Fredriksen的公司和Fearnleys。
挪威的投資者,無論是基金還是家族理財室,通常都有航運背景,有時源于古老的家族財富。
挪威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散戶投資者也對規模較小、波動性更大的股票流動性做出了重大貢獻。
相比之下,航運在華爾街是一個小眾行業,只有少數專門從事股票研究的分析師,比如Jefferies的Omar Nokta。
由于報告和合規的復雜性增加,選擇雙地上市通常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只有那些實力雄厚的大型航運集團,比如BW集團或Fredriksen旗下的公司,通常才有資源管理雙地上市。這些集團往往擁有廣泛的資本市場知識、龐大的投資者網絡和必要的資源。
對于那些負擔得起成本和深諳資本運作的船東來說,雙地上市既可享受美國市場的規模和深度,還能借力挪威市場的專業知識和傳統,可以說是“魚和熊掌在某種程度實現了兼得”。
正如BW LPG首席執行官Kristian Sorensen所指出的那樣:“這不是取代奧斯陸。這是補充項。”
當然,并非所有的船東都適合在紐約、奧斯陸兩地上市。最終,股票交易所并不能決定股票收益和市值表現,重要的是公司在商業周期中的表現和高管層的管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