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首個無人船測試管理省級地方標準正式發布
圖為航行中的“瞭望者”無人水面艇。珠海傳媒集團 彭彤 攝
12月18日,全國首個針對無人船海上測試的省級地方標準《無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測試管理規范》正式發布(標準編號為 DB44/T 2583—2024),將于2025年3月18日正式實施。
該規范研究和制訂由廣東海事局牽頭,聯合業界相關單位歷時三年共同完成。該規范的實施是我國無人船艇和智能船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推動我國無人船艇和智能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無人水面艇(USV)和小型智能船舶逐漸成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航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之前由于缺乏統一的測試標準和技術指導文件,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監管部門對于此類特殊類型船舶的安全性評估和管理缺乏明確依據。2022年起,廣東海事局聯合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學、廣東省標準研究院等多家機構,通過深入調研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技術成果,參考國際先進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最終將《無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測試管理規范》制訂完成。
據悉,本規范適用于無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船長大于等于5米且小于20米)進行自主航行或遠程控制航行測試時所涉及的各項管理工作。具體內容涵蓋基本要求、測試大綱、風險評估、測試通報、航前檢查、測試過程保障以及測試報告及數據管理等方面的規定,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框架。此外,附錄中還特別增加了應急功能配置列表、航前安全檢查表等實用工具,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標準中的各項條款。
航行中的“珠海云”智能船舶。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 (珠海) 張小波 攝
本標準在填補國內有關管理規范空白的同時,體現了一定的創新性和前瞻性,充分借鑒了國際上已有的成功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確保與全球發展趨勢保持一致,實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和系統性覆蓋。制訂的時候,既考慮到了當前技術水平的實際限制,又預留了一定的空間給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技術和新模式。
廣東海事局船舶檢驗管理處處長彭軍陽表示:廣東海事局將持續優化海事管理服務模式,不斷深化跨區域跨部門合作,積極支持無人船、智能船舶等高端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推動航運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為海洋經濟高質量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