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南地區首艘純電動拖輪交付入列
4月28日,由連云港港承建的華南地區首艘純電動拖輪“穗港電拖01”在新沙港區二期碼頭正式交付入列,標志著廣州港拖輪正式邁入綠色智能航運新階段,是廣州港集團積極推動綠色港口建設、船舶綠色智能化轉型的重要舉措,為推動大灣區港航產業綠色智能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穗港電拖01”是連云港港對外承建的首艘純電拖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暨華南地區首艘純電動拖輪,此次交付不僅助力珠江水域綠色智能船舶轉型建設,更標志著連云港港從技術自用邁向市場共享的跨越,以“云港智造”為中國綠色船舶制造業注入新動能。
廣州市港務局市管一級調研員連建立,廣州港引航站站長汪偉,廣州海事局新沙海事處處長鄧峰,廣州市公安局港航分局副局長蔡賢震,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姜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712研究所副所長李明勇,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輪駁分公司總經理張干,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少兵出席活動。海事、港務、引航、公安等主管部門代表,“穗港電拖01”設計方、建造方代表,集團、股份公司職能部門代表和拖輪公司代表參加活動。
兩側拖輪噴射水霧形成“水門”,為“穗港電拖01”接風洗塵。碧波蕩漾下,“穗港電拖01”穿越“水門”平穩靠岸。連建立、鄧峰、蔡賢震、朱少兵為“穗港電拖01”帶首纜,汪偉、姜華、李明勇、廣州港拖輪總經理陳雄為“穗港電拖01”帶尾纜。隨著纜繩穩穩系泊,“穗港電拖01”正式歸港!在場嘉賓為“穗港電拖01”歸港系上纜繩。
“穗港電拖01”集綠色環保、智能高效等優點于一體,具備“低噪音、高功率、零排放”等特征。全船采用高壓交流6000伏上船充電、中壓直流1050伏配電、逆變交流660伏推進配電系統,總計電量近6000千瓦時。同時配置雙360°全回轉舵槳,可即時產生13.5節航速與46.5噸倒拖拉力,搭載的智能電驅系統配合中國船級社的“智能航行”“智能能效”雙認證,讓每一次動力輸出都精準高效。據悉,該船啟用后可實現終端零排放,預計每年節約運營成本支出180萬元以上,為區域水上作業提供全新的綠色服務方案。
至此,廣州港已實現“水上拖帶有電拖、靠泊補給有岸電、港區運輸有電車”的全鏈條綠色化閉環,在港口智慧綠色轉型升級道路上邁出關鍵步伐。
隨著“穗港電拖01”純電拖輪正式入列,廣州港拖輪專業拖帶船隊規模達到29艘(其中消拖兩用拖輪10艘),總功率超過12萬匹馬力,近年來多次護航并安全交付“國之重器”重點項目及困難作業,成為華南地區保障海上經貿運輸、搜救搶險的主心骨。在指揮中心的大數據支撐下,廣州港拖輪構建“核心港區-重點區域-戰略支點”三級響應網絡,科學優化拖輪駐點布局,減少拖輪區域調配、空跑。2024年拖輪燃油單耗降至0.152噸/主機運轉時。今年一季度,在拖輪公司港口作業量同比增長8.5%的基礎上,燃油消耗減少近30噸,單位作業能耗持續優化降低。
長期以來,廣州港集團牢記時代使命,接連破解技術難題,構建全套技術標準,在南沙港區建成華南地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為智慧港口轉型升級貢獻“廣州方案”;加快打造江海聯運、海鐵聯運以及水上穿梭巴士、海上碼頭等服務品牌,全面鋪開綠色集疏運網絡;攜手港航企業發起共建大灣區智慧綠色港航合作倡議,陸續完成廣東省首批LNG單燃料動力船舶改造,打造國內同類型載客數量最多的電動游船“珠江翡翠”號,啟用首艘純電拖輪、開工建造首批純電池動力內河集裝箱船……一系列腳踏實地的主動作為,在綠色航運領域豎起了廣州港標桿。
下階段,廣州港集團將持續推動實施“樞紐+通道+網絡”發展戰略,深入貫徹國家“雙碳”戰略布署,落實省、市政府加快綠色航運發展的要求,積極推進綠色智慧港口建設,主動開展清潔能源新技術在港口機械、港口船舶應用的實質性工作,以推廣應用LNG燃料動力技術、純電池動力技術形式為方向,加快探索港口航運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新路徑,為珠江水域綠色智能船舶轉型建設提供更多重要經驗和可行方案,全方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