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師:聯盟重組才是現貨運價下跌的關鍵
2025-02-07 18:08:30
來源:航運界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界網消息,Alphaliner稱,聯盟歷史性的重組下,促使馬士基和競爭對手地中海航運(MSC)都開始將部分航線的報價降至低于現貨市場水平來吸引客戶。
根據Alphaliner的說法,“MSC和馬士基都開始在部分航線中報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現貨運費,試圖確保貨物來裝滿他們的船。”
聯盟重組下,運價與準班率
隨著新聯盟網絡在未來幾周內逐步部署,托運人在選擇船公司時面臨著更多的指標。
在之前由2M、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和THE Alliance三大聯盟時,托運人擁有三個設計和服務大致相似的網絡。2M擁有230萬TEU的運力,海洋聯盟運力為459萬TEU,THE聯盟運力約327萬TEU。
聯盟重組后,海洋聯盟成員繼續保持穩定,運力將增加到500萬TEU;“雙子星”(Gemini Cooperation)已公布其370萬TEU的運力;而目前很難確定Premier Alliance和MSC獨立網絡的全部運力。
Alphaliner指出,“在ONE新造船計劃的支持下,Premier Alliance運力可能會達到300萬TEU;而MSC預計將在東西干線上將部署至少300萬TEU運力。”
之前的服務設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類似:無論部署什么船型,地理位置都不會改變——如果通過蘇伊士運河,亞洲-北歐之間的班輪服務每周需要10-11艘船;如果通過好望角,則需要12-13艘船,無論船舶本身的艙位如何,這些事實都成立。
運力變得重要的地方是對運價的影響——供需規律——以及隨后對班輪公司市場份額的影響。托運人對船公司的選擇首先取決于運價,其次取決于到達進口港的時間,盡管考慮到過去十年班輪的準班率很低,但根據船舶的預計到達時間(ETA)預訂貨物往往成為一種習慣。
馬士基和赫伯羅特新CP“雙子星”的網絡設計改變了這一趨勢,選擇了一個相對冒險的模式,主打90%的準班率,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服務產品。
“MSC最大的遠東-北歐航線‘Lion’,將在17周內部署17艘約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航次將掛靠16個港口。”
“相比之下,‘雙子星’在這一航線上最大的船是赫伯羅特的LNG動力23600TEU船,將服務于‘AE2’/‘NE1’環路上的9個港口。”
分析師和客戶似乎越來越認為,聯盟重組已成為近期現貨運價下跌勢頭的關鍵因素,而且可能超過紅海危機的影響。
DSV首席執行官Jens Lund指出,自2月1日起生效的新聯盟引發了激烈競爭,是目前導致集裝箱運價下降的主要原因。
DSV首席執行官Jens Lund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推動運價下降的是四大聯盟,而不是紅海危機。”
他指出,“MSC有自己的聯盟,還有‘雙子星’聯盟(馬士基和赫伯羅特)。因此,目前市場上一定規模的新聯盟自然會造成很大的波動,很難預測最終會走向何方。”
Jens Lund解釋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必須轉移到這個聯盟或另一個聯盟,他們似乎在爭搶貨物。情況可能不像開始時那么不穩定,但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局面,每個人都希望確保在新形勢下獲得所需的貨量。”
DSV首席執行官表示,“就復航紅海而言,客戶正在采取觀望態度。”
他補充稱,“很難說會發生什么,F在我們正在監控事態發展?蛻裟壳罢诤炇疠^短的合同,因為他們不想被長期合同(假如,如果紅海重新開放)所束縛。”
“情況太多了,很難知道會發生什么,這反映在我們的客戶簽約的方式上。”
Alphaliner指出,從集運市場的大局來看,船公司搶占市場份額的嘗試可能被掩蓋。
Alphaliner表示,“短期內,航空公司在聯盟重組之際‘搶占’市場份額的努力被運價上漲勢頭所‘掩蓋’,尤其是在太平洋航線上。”
“這是由于美國特朗普政府威脅要提高進入美國的貨物的進口關稅,而不是運價下降的趨勢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