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35家拆船廠倒閉!全球最大拆船國遭遇20年最低谷
2025-01-06 19:49:11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孟加拉國《商業標準報》消息,由于新冠疫情和地緣沖突的影響,孟加拉國拆船業在過去一年僅進口144艘報廢船,總計96.8萬總噸(GT)。
孟加拉國拆船行業在全球拆船市場中仍占據領先地位,通常每年在錫塔昆達沿岸處理200萬至300萬GT的廢舊船舶。上一次拆解總量低于100萬GT還是在2004年。此后,該行業穩步增長,并在2021年達到高峰,拆解了280艘船,總計273萬GT。
然而,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的雙重影響引發經濟衰退,導致進口量在2022年驟降至114萬GT。2023年這一趨勢繼續,進口量進一步減少至102萬GT。而到了2024年,孟加拉國拆船業的進口量在20年來首次跌破100萬GT。
孟加拉國業內人士和專家將進口量下降歸因于多種因素,包括美元短缺、國際船價高企、經濟放緩和政治動蕩引發的國內需求低迷。此外,還有部分船廠因需在2025年7月前完成綠色改造而停產,孟加拉國央行的進口限制,以及政府近期延遲發放拆船許可的政策,也對進口量造成了顯著影響。
印度或將取代孟加拉國成為全球第一
就在孟加拉國拆船業苦苦掙扎之際,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印度卻在擴大全球市場份額。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計劃在2024年將其拆船能力提高至230萬至260萬GT,并預計到2025年達到380萬至420萬GT。
根據CareEdge的數據,2023年印度占全球拆船量的33%,僅次于孟加拉國的46%。然而,行業專家擔憂,隨著孟加拉國在2023年加入《香港公約》,自2025年7月起,只有通過綠色認證的拆船廠才能繼續運營,這可能會使孟加拉國失去全球領先地位。
孟加拉國海事官員協會(BMOA)主席兼拆船業專家Anam Chowdhury船長表示,印度通過國際捐助獲得了1億美元資金,用于在古吉拉特邦的阿朗沿岸建造了120個綠色拆船廠,而孟加拉國過去10年僅建成了5個綠色船廠,這顯然不足以與印度競爭。
他警告稱,如果政府不提供資金支持,這一對孟加拉國經濟貢獻超過9000億塔卡的行業可能面臨崩潰。
行業面臨的多重挑戰
孟加拉國拆船商和回收商協會(BSBRA)副會長Zahirul Islam Rinku 表示,行業在2022年開始受美元危機和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經濟放緩的沖擊。2023年,隨著航運業的繁榮導致廢舊船舶價格上漲,以及央行限制大型船舶進口,行業進一步承壓。
他還提到,2024年孟加拉國內鋼材需求下降使廢鋼價格降低,削弱了拆船商的進口意愿。與此同時,從去年8月起,政府延遲發放船舶拆解許可的政策,導致船舶停滯時間延長,增加了拆船商的融資成本。
BSBRA成員Taslim Uddin補充道,由于國內開發項目的放緩,鋼材需求下降,MS鋼筋價格從6個月前的每噸10萬塔卡跌至近期的8萬塔卡,廢鋼價格也從每噸6.5萬塔卡降至5.5萬塔卡。大多數拆船商因此遭受虧損,進一步打擊了進口積極性。
此外,環保改造也成為影響進口的關鍵因素。青年社會行動組織(YPSA)協調員Muhammad Ali Shahin指出,有10至15家拆船廠因綠色改造施工暫停了大部分運營,這進一步拖累了進口量。
BSBRA主席Abu Taher則指出,財務困難導致許多船廠停產。在2020年的120家注冊拆船廠中,僅有60家仍在運營,而過去四年中已有35家因負債關閉。他表示,國際市場船價高企與國內廢鋼價格偏低形成的巨大成本缺口,迫使許多拆船商面臨長期虧損。
拆船工人工會論壇召集人Tapan Datta透露,拆船業直接雇傭了約2萬名工人,每年為政府貢獻120億至140億塔卡稅收。他建議政府將其中的10%用于行業發展,以解決現有問題。
包括Tapan Datta在內的行業領袖呼吁政府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以幫助孟加拉國拆船業保持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