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南地區從此告別造“小船”歷史
2009-04-09 21:47:27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龍穴造船公司方面還向本報透露,尚處于建設階段的中船廣州龍穴造船公司,已接獲了超過300萬載重噸的批量訂單,包括4艘30.8萬噸VLCC(超大型油輪)和8艘23萬噸VLOC(大型礦砂輪),從而搶先進入到“先合同后設計,邊建設邊建造”的市場主導階段。其中,與首艘VLCC同步開始建造的其他三艘VLCC船將于明年全部完工。
據了解,龍穴造船基地是國家及廣東省發展船舶工業的重要戰略布署。龍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于2007年8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該項目總投資62.1536億元,年造船能力達212萬噸,合計年產20艘。將主要利用國產設備,對提高我國船舶生產技術具有重大意義。
造船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同時也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力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比重較大(一般占40%左右)。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勞動力成本的變化,造船產業逐漸從傳統的造船業中心———歐洲依次向日本、韓國、中國轉移。目前,全球造船業呈歐洲、日本、韓國、中國四足鼎立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造船業發展迅猛。據介紹,2002年我國造船產量達到461萬噸,連續8年成為世界第三造船大國。但就國內造船工業布局而言,國內造船能力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地區,華南地區造船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只有6萬噸以下的造船船臺。
專家認為,廣州造船則代表著華南地區造船的最高能力,目前已集中了三大頗具影響力的造船廠。
廣州市南沙龍穴造船基地作為珠江口造船基地的關鍵項目被列入國家規劃,對廣東省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起到決定性作用。
目前,中船集團在廣東的三大造船廠———廣船國際、文沖船廠、黃埔船廠,總計生產能力在80萬噸左右,單船造修能力達到6萬噸。
廣州船舶工業公司方面介紹,“龍穴造”VLCC將是完全由我國自行研發、建造的第一艘超大型油輪,將填補我國在超大型油輪研發領域的空白。隨著龍穴造船基地在2008年投產及各船廠生產能力的提升,預計到2010年和2015年,廣東省的船舶建造能力將分別達到300萬載重噸和400萬載重噸以上,單船造修能力達到30萬噸。而隨著212萬噸造船能力及龍穴造船基地的形成,華南地區將告別造“小船”的歷史,廣州也將成為我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