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造船遭銀行緊急圍堵
2012-08-20 08:01:28
來源:理財周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當然,銀行之所以集體逃離東方造船,還是主要基于其實業部分出現的問題以及對于行業風險的評估,而銀行的催貸也讓東方造船的業務開展處境更加被動。
其實,若沒有遭遇此番嚴重的行業系統性危機,東方造船尚屬一家資質不錯的造船業巨頭。
這家成立于1986年的老牌公司,主要從事造船和運輸業務,總資產20多億,主要生產60000載重噸以下的集裝箱船、化學品船、多用途船、散貨船等各類船舶。有1萬-3萬噸級造船臺13座,總造船能力20萬噸以上,產品多銷往歐洲和美國。
2010年,在全球航運及其制造行業均不景氣的背景下,營收1.27億美元,稅前利潤150萬美元。截至2011年6月底,該公司的訂單總額為8900萬美元,訂單交付日期排至2014年1月。
東方造船旗下有浙江樂清和安徽樅陽兩個造船基地,目前,安徽基地由陳通考的兒子陳國俊全權負責,溫州基地由其女陳秀丹負責。
據樂清當地業內人士透露,與溫州非常多的企業不同,東方造船在全盛期也未涉足房地產、民間借貸等,一直專心實業,此番出現風險主要還是行業不景氣,訂單急速下降所致。
據招股書披露,東方造船2008年至2010年間的營業收入從3010.4萬美元增至1.27億美元,但凈利潤卻從217.9萬美元逐漸下降至130.3萬美元。而2011年上半年虧損則達到170萬美元。
而由于為生產提供資金的銀行信貸資金無法落實,兩個總額約5260萬美元金額的造船合同及約1450萬美元的8艘小型散貨船建造合同已經取消。
訂單大幅縮水,使得東方造船經營每況愈下,而與此同時,公司高層也發生動蕩,首席運營官孫曉明以及財務總監先后提出辭職。
上市不足一年被迫摘牌
銀行停貸、密集訴訟、業務開展陷入僵局外,似乎還有更糟糕的情況。
除了從銀行獲取貸款資金維持周轉,陳通考也曾寄望借助上市融資來化解債務困局和融資之渴 。
誰知上市之路的曲折卻超乎了當初的預期,計劃新加坡上市失敗后又不得不調整方案,在籌備了2年多,耗費了高額成本后,去年8月18日,東方造船終于如愿以償,正式在倫敦證交所AIM市場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家在倫交所上市的造船企業。
倫敦證券交易所公開信息顯示,東方造船當日以每股22便士開盤,發行1.9億股,有金融機構預計該公司市值將達到3200萬英鎊。
當時,陳通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上市一方面為了融資,另外一方面為了債務重組,降低銀行利息支出。”
當時的他坦言,東方造船有1.8億美元的債務,而銀行年利率在8個點至10個點,利息支出巨大,上市后立即進行債務重組。
而該公司當時的財務總監則表示,預計上市后債務的平均利息支出將從8%下降到5%。
據悉,該集團在上市前進行了一次融資,共籌集1430萬美元,主要來自新加坡投資者。而礙于交易規則的原因,這一次的上市成功,并未在短時間內立刻幫助東方造船融得急需的資金。上市一個半月后東方造船進行了一次定向增發,發行約476.77萬普通股,募集資金180萬英鎊,增發后,陳通考在上市公司的持股稀釋至70.02%,但與龐大的債務規模來講,實在是杯水車薪。
更糟的是,倫敦證券交易所公告顯示,根據AIM Rule 1,東方造船已于近日被取消了上市交易資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伊始,陳通考曾表示,公司將用股票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將大大降低公司高額的利息支出。國外的銀行貸款利率僅為國內的一半。
